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贔屓是龍的第幾個兒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贔屓是龍的第幾個兒子贔屓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鰲、龜趺(fū)、填下、龍龜等。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着石碑。[1]

「贔屓是龍的第六個兒子,也稱霸下,生的龍頭龜身,是龍和龜所生。傳聞除了頭部它長的很像龜,動作遲緩,但天生力大無窮,喜歡馱着巨石之類的重物。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龍九子在漢族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

贔屓一方面為實用之物,用來做碑座,俗稱「神龜駝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它的象徵以「長壽吉祥」為依據,並帶有地位級別、圖騰崇拜、巫術崇拜等方面的涵義。

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歷史起源

龍龜說

龍與龜圖騰的直接結合。根據摩爾根、聞一多的圖騰學說,可以將圖騰的形成分為以下幾種:

1. 合婚圖騰,表示兩族的聯姻關係,兩族徽根常作為並置排列形,或連體排列,或作交連形。此為合婚族徽根。

2. 父母雙親系分化的子女系圖騰,作為父母雙親組徽根連體排列,並以下傳血親的族根為主體位。即若以母系下傳則以母系徽根為本體複合父系徽根,反之亦然。

3. 子女氏族重新冊命分氏,另立原生圖騰,本氏原生圖騰為主體形象,或所自出祖先氏族徽根銘於原生圖騰形象某側的次要地位,複合為新的族根。

所以說,贔屓的形成是以龜圖騰為主,龍圖騰為輔的一個複合衍生族徽。是一個氏族的象徵。

但這種說法僅是從理論上得到的,而在考古方面沒有得到證實,所以說這種說法僅是種猜測。

玄武說

是玄武的變體。《楚辭·遠遊》:「召玄武而奔屬」,王逸註:「呼太陽神使承衛也。」洪興祖補註:「說者曰:『玄武為龜蛇,位在北方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蔡曰:「北方玄武,介蟲之長。」《文選》註:「龜與蛇交,曰玄武。」《禮記·典禮》註:「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孔穎疏:「玄武,龜也。」《後漢書·王梁傳》:「玄武,北方之神。」

可見玄武是龜與蛇的聯合體。是古代顓頊族的族徽。顓頊族與東夷太昊,北狄黃帝,西戎炎帝均有血緣關係。黃帝天黿氏,少昊玄枵(鷙)又作玄囂。玄囂為蒼龍,枵為鳳,即風姓。玄枵與玄囂分別表示了少昊與太昊間的聯繫。囂、黿,上古皆魚屬。所以軒轅裔鯀又寫作鯀,實際是黿,三足黿為能。顓頊亦黿屬,為大龜,龜亦魚類,即有甲之魚。所以《山海經》說顓頊死則復甦,化為魚婦,或半人半魚。是示其祖先為魚類。然北狄之地本是天黿氏大本營,南下征服東夷太昊、少昊、蚩尤後接受蚩尤的蛇圖騰,畫蚩尤像威行天下,於是使蚩尤餘部歸降,進而融合,遂有黃帝族內的蛇族,並使其師衛於軒轅丘帝都四野。黃帝蚩尤族合族徽即是玄武,顓頊之父族為韓流(豚韋),為黃帝裔,故顓頊繼承黃帝王族族徽玄武,為帝位象徵,便是「北宮玄武」。

而自古「龍」即是「蛇」,這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1. 從迄今為止的地下出土的文物來看,無論玉龍、陶器龍紋或用蚌殼、卵石擺的龍,形象都是蛇身。

2. 古代典籍中保存了大量關於龍就是蛇的記載。王允在《論衡》里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又說:「龍鱗有文,與蛇為神;鳳羽五色,與鳥為君。」點明龍是神蛇。鄭玄注《尚書大傳》云:「龍,蟲(蛇)之生於淵,行於無形,游於天者也。屬天。蛇,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述異記》引漢族民間傳說:「水虺百年化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確定龍是由蛇化來。

3. 自古以來「龍蛇並提」幾曾見過「龍鱷」連文,這是原始龍以蛇為原型,幾千年來形成的民俗心理的反映。

4. 《史記》與《漢書》中記述到劉邦酒後斬了一條白蛇,後來編選為赤帝子殺白帝子的故事。「帝子」當然是龍,可他的本相又是蛇。若沒有千古相傳的民俗作為心理依靠,劉邦豈能用這樣的鬼話來愚弄人心?

5. 從傳統觀念來看,龍未升天時,它的習性與蛇相同,也是蟄伏在泥土中。所謂「龍蛇之蟄」(《易·系詞下》)「龍蛇泥蟠」(《後漢書·張衡列傳》),而蛇得了神性也可「騰雲駕霧」(《韓非子·難勢》)。

6. 原始龍的形象,在上古時代就通過族群遷移和族間文化交流向域外傳播了。古印度佛經中多龍王、龍女故事。但龍的概念,實自古代中國傳入的。從佛經經典,對龍的描寫來看,龍也是蛇屬之長。《善見論》卷一七:「龍者,長身、無足。」顯然是原始龍蛇的本體。

7. 漢人常把蛇與龍聯繫起來看,因為從形體上看,蛇與龍極相似,在十二屬相中,漢族民間稱蛇為「小龍」,又稱蛇蛻(蛇皮)為「龍皮」,宜興一帶有俗語云:「成了龍,還是蛇肚裡出生」湖南歌謠中有「南蛇蛻皮就變龍」的歌詞。《夢廣雜記》卷十說:「潮州土俗,以蛇之有青色者為青龍,奉之如神。每歲二月望到,經塗為輿,管弦鉦鼓,舁之以迎。名曰迎青龍。」

8. 明楊基《眉庵集》八《天妃宮題贈道士沈雪溪》詩:「月明貝闕金銀氣,日暖龍旗贔屓紋。」楊慎《引庵全集》八一《龍生九子》:「俗傳龍生九個,……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跌是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