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贔屓有什麼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贔屓有什麼傳說"贔屓"是古代傳說中龍的兒子。

外貌形態

在古代蛇與龍是一體的,蛇即是龍,龍既是蛇。又因為有「龍,鱗蟲之長;麟,毛蟲之長;鳳,羽蟲之長;龜,介蟲之長。」所以在漢族民間蛇與龜的結合,常被龍與龜的結合替代。贔屓由最初的龜狀(玄武)演變為龍頭龜狀,這也是漢族民間流傳很廣的玄武形象。[1]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根據,因為在唐宋之前的贔屓頭為龜形,狀玄武,以後逐漸龍化,致明清純為龍首,獨角,角於頭頂中身生。贔屓,龍之子,是我國獨特文化的一個表現,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沉積的結果。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創作出來的文明結晶,值得我們珍惜。

神獸寓意

贔屓從古代到近代,一直都有很重要的文化象徵的意義。

權利地位的象徵;

長壽吉祥的象徵,人們崇拜龜,一直把龜奉為長壽的象徵;

地域文化的象徵;

圖騰崇拜與神仙方術崇拜盛行,代表了人們對神仙方術的追求。

「龍生九子」之一的贔屓,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沉澱的結果。當代人們仍舊喜歡把贔屓當做長壽吉祥的象徵,比如說,現代很多寺廟、陵園建築中都有重建或保存完好的贔屓。

贔屓有多種解釋:壯猛有力貌;指作氣用力之貌;凝重貌,強勁貌;大而重貌;蠵龜的別名。舊時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贔屓狀,即取其力大能負重之義;用來代指石碑;負載;引申為擔負重任。

傳說典故

相傳贔屓為龍的九子之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祥獸,善馱重物,外型似龜,多用以馱負碑礎。古人為給死後的帝王聖賢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於贔屓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經久不衰,千秋永存。

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漢族神話傳說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着,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屓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屓又稱龍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奮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頑強地撐着,穩步的向前走,總是不停步。

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贔屓馱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墓碑》:"袁尚書可立墓碑,在城南四里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贔屓,高約丈余,尚稱體制。"

史書記載

有關贔屓的關聯文章和句子,經查閱有以下幾例:

1. 明·楊慎《升庵集·八一卷九五》

明·楊慎《升庵集·八一卷九五》:「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

2. 《玉篇

《玉篇》贔屓,作力貌。

3. 《文選·漢張衡<西京賦>》

《文選·漢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屓,高掌遠跖,以流河曲,厥跡猶存。」三國吳薛綜《注》:「贔屓,作力之貌也。」

4. 《元詩選·柳貫待制集·<浦陽十泳>》

《元詩選·柳貫待制集·<浦陽十泳>》:「朱鳥前頭森贔屓,蒼龍古角見嵯峨。」猛壯有力貌。

5. 《左思·吳都賦》

《左思·吳都賦》:「巨鰲贔屓,首冠靈山。」

6. 《本草綱目·介部

《本草綱目·介部》:「贔屓者,有力貌,今碑趺象之。」

7. 《疏·正義》

《疏·正義》:「西京賦雲巨靈贔屓以流河曲。」[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