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典赤·贍思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19年8月17日) |
賽典赤。贍思丁 | |
---|---|
國籍 | 元代 |
職業 | 政治家 |
賽典赤。贍思丁 (1211~1279) ,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 [1]」 。全名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譯「賽義德·舍姆斯丁·歐麥爾」。賽典赤意為「先生」、「首領」,指聖裔;贍思丁意為 「宗教的太陽」,烏馬兒有「長壽」之意。原籍中亞不花刺(今布哈拉)。 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擔任雲南平章政事(官名,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六年間,對雲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書省後,派其為雲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賽典赤·瞻思丁在雲南6年中,「興滇之心,事滇之子」興利除弊,大膽改革,深得民從擁戴。至元16年(1279年),賽典赤·瞻思丁死於任上,送葬群眾「號泣震野」。忽必烈聞訊後,「思震典赤之功,詔雲南省臣盡守賽典赤成規。」大德元年(1279年)追贈賽典赤為「上柱國、咸陽王」。[2]
人物簡介
元代政治家。全名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1211-1279),中亞不花刺(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布哈拉州首府,位於澤拉夫尚河下游布哈拉綠洲的中心地帶,一個小氏族部落的王族世家。 元初,沒落的布哈拉王族後裔舉族東遷,歸附大蒙古汗國。窩闊台汗即位後,任豐、靖、雲內(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帶)的都達魯花赤,後改任太原、平陽二路達魯花赤。 憲宗時任燕京路總管、採訪使。忽必烈即位後,升為燕京路宣撫使。 中統二年(1261),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理財政,曾兼理髮行中統交鈔。 至元元年(1264),出任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後並節制陝西五路四川行樞密院所有大小官屬。 至元十一年(1274),贍思丁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為雲南設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長官 。 至元十三年(1276年),賽典赤賽典赤把省會從大理遷到昆明,命第三子忠簡王忽辛同張立道率三千人,鑿開海口石龍壩,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
家族簡介
賽典赤·贍思丁有五個兒子。長子納速拉丁,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陝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官至雲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雲南省平章政事。
個人貢獻
治理雲南
建立行省設置郡縣
寶佑元年(1253年),蒙古軍攻滅了大理國地方民族政權,但由於鎮守者皆為只懂軍事、不知文治的將帥,因此,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愈突出,加之連年征戰,水利失修,田園荒蕪,邊疆政局一時動盪不安。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形勢,元世祖忽必烈特地選派時任陝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賽典赤・贍思丁赴雲南履任新職。賽典赤抵達雲南後,因地制宜地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首先,將原大理國地方民族政權區域改設為雲南行中書省,後簡稱雲南行省,在全省設置郡縣制,把原統治全省的軍事單位總管府、萬戶府、千戶所改立為相應的路、州、縣行政區域,從此,雲南省這一名稱、行政建制、新設立的省會中慶以及現在全省129個市、區、縣中約60個或由賽典赤直接設置,或據他所設的路、府、州、縣等名改稱的各級行政單位,曆元、明、清、民國至今700餘年一直沿用。
興修水利治理河川
至元十三年(1276年),賽典赤「命第三子忠簡王忽辛同張立道率三千人,鑿開海口石龍壩」,清理疏浚了螳螂川的河道。為穩定控制水位、流量,又在位於今日海口中灘街旁灘島上「修建了三座節制閘,凡二十一孔,以泄洪、蓄水,合理解決了不同時間『泄』與『積』的問題,並建立了相應的水利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至今石閘仍保存完好」。
為了配合治理海口、螳螂川以及保護省會中慶城,由賽典赤親自主持的盤龍江諸水系的水利工程建設也同時展開,當「泄」的治水方法收到明顯效果後,又及時地採取了「蓄」的備旱策略,即興建了松華壩和與之配套利用的人工河――金汁河以及銀汁河灌溉系統。其餘疏浚、治理過的還有寶象河、馬料河、海源河。以上六河及螳螂川、海口的治理,前後共3年,直到至元十五年(1278年)始結束,昆明城郊西北至東北、東南及海口一帶,形成了當時在雲南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完整、最科學,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系統水利工程。
清理戶口組織屯田
至元十一年(1274年)下半年,賽典赤率先命愛魯「閱中慶版籍,得隱戶萬餘,以四千戶即其地屯田」。即按籍丈量土地,以新定標準徵收賦稅。
興儒辦學
入滇伊始,在建立行省的同時,賽典赤開始了雲南歷史上第一座孔廟的創建,每期增收至150名學生,當地少數民族「雖爨焚亦遣子入學」。
培養民族官員
建立行省後,除省會中慶設流官外,幾乎所有路、府、州、縣的官員,基本都由原來的民族首領擔任,同時按照規定,對能安撫地方,使境內太平無事者,3年一次保勘升官。
安撫內外
蒙軍自1253年平雲南後,繼續進兵安南(今越南)北部
。至賽典赤主滇時,戰事仍時斷時續,外交往來,常存芥蒂,元廷恩威並施,安南虛以委蛇,兩國之間,一時關係失常。
元初,蒙軍平定大理後,早在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就於自古屬於中國、「其地在大理西南,瀾滄江界其東,與緬地接其西」的金齒地區(今德宏州及保山部分地區)設立了金齒等處安撫司治理其他,後分設東、西兩路。賽典赤建立行省時,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西路為建寧路,東路為鎮康路,仍分屬安撫司統轄。此後一段時期,滇西金齒一帶,也和其餘地方的民族部族一樣,不斷歸附行省。引起了當時也正在向東滲透、企圖爭奪金齒控制權的蒲甘王朝的大為不滿。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緬人以阿禾(金齒干額,今盈江縣首領)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今騰衝)永昌(今保山)之間」,然後襲擊大理。大理路總管段實指揮不足千人的精銳騎兵,從南甸(今梁河)直趨干額,充分利用「傍河」、「依山」的有利地形,擊敗了由蒲甘大將釋多羅伯等統帥的「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的大軍。
清理戶口組織屯田
至元十一年(1274年)下半年,賽典赤率先命愛魯「閱中慶版籍,得隱戶萬餘,以四千戶即其地屯田」。即按籍丈量土地,以新定標準徵收賦稅。
興儒辦學
入滇伊始,在建立行省的同時,賽典赤開始了雲南歷史上第一座孔廟的創建,每期增收至150名學生,當地少數民族「雖爨焚亦遣子入學」。,
培養民族官員
建立行省後,除省會中慶設流官外,幾乎所有路、府、州、縣的官員,基本都由原來的民族首領擔任,同時按照規定,對能安撫地方,使境內太平無事者,3年一次保勘升官。
安撫內外
蒙軍自1253年平雲南後,繼續進兵安南(今越南)北部
。至賽典赤主滇時,戰事仍時斷時續,外交往來,常存芥蒂,元廷恩威並施,安南虛以委蛇,兩國之間,一時關係失常。 元初,蒙軍平定大理後,早在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就於自古屬於中國、「其地在大理西南,瀾滄江界其東,與緬地接其西」的金齒地區(今德宏州及保山部分地區)設立了金齒等處安撫司治理其他,後分設東、西兩路。賽典赤建立行省時,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西路為建寧路,東路為鎮康路,仍分屬安撫司統轄。此後一段時期,滇西金齒一帶,也和其餘地方的民族部族一樣,不斷歸附行省。引起了當時也正在向東滲透、企圖爭奪金齒控制權的蒲甘王朝的大為不滿。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月,「緬人以阿禾(金齒干額,今盈江縣首領)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寨騰越(今騰衝)永昌(今保山)之間」,然後襲擊大理。大理路總管段實指揮不足千人的精銳騎兵,從南甸(今梁河)直趨干額,充分利用「傍河」、「依山」的有利地形,擊敗了由蒲甘大將釋多羅伯等統帥的「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的大軍。 參考資料
中國歷史上雲南省第一位省長賽典赤, 贍思丁
李詠最後一次亮相年春晚 48位主持人共唱21首經典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