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別》

作品名稱: 贈別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詩

作 者: 趙嘏

《贈別》是唐代詩人趙嘏的作品。

詩詞原文

水邊秋草暮萋萋,欲駐殘陽恨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聲歌盡各東西。

作者簡介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於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1]

人物生平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嘏(gǔ)嘗家於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計偕,以其母所阻,遂不攜去。會中元為鶴林之游,浙帥(不知姓名)窺之,遂為其人奄有。嘏及第,因以一絕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台去作不歸雲。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浙帥不自安,遣一介歸之於嘏。嘏時方出關,途次橫水驛,見兜舁人馬甚盛,偶訊其左右,對曰:"浙西尚書差送新及第趙先輩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認嘏,嘏下馬揭簾視之,姬抱嘏慟哭而卒,遂葬於橫水之陽。(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

北宋錢易《南部新書》

施肩吾與趙嘏同年,不睦。嘏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元和十五年(820年)也。

《長安晚秋》詩云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趙倚樓」之目。又有《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歸故山》詩云:「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飛。」亦不減「倚樓」之句。至於《獻李僕射》詩云:「新諾似山無力負,舊恩如水滿身流。」則謬矣。(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四)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

嘏字承祐,山陽人,會昌二年鄭言榜進士。大中中,仕為渭南尉。一時名士大夫極稱道之。卑宦頗不如意。宣宗雅知其名,因問宰相:「趙嘏詩人,曾為好官否?可取其詩進來。」讀其詩,首題秦詩云:「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悅,事寢。嘏嘗早秋賦詩曰:「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杜牧之呼為「趙倚樓」,賞嘆之也。又初有詩,落句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閒人。」仕途屹兀,豈其讖也?嘏豪邁爽達,多陪接卿相,出入館閣,如親屬。然能以書生,令遠近知重。所謂「一日名動京師,三日傳滿天下」,有自來矣。命沾仙尉,追蹤梅市,亦不惡耳。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愛,及計偕,留侍母。會中元游鶴林寺,浙帥窺見悅之,奪歸。明年嘏及第,自傷賦詩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台去作不歸雲。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屬使君。」帥聞之,殊慘慘,遣介送姬入長安。時嘏方出關,途次橫水驛,於馬上相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於橫水之陽。嘏思慕不已,臨終目有所見,時方四十餘。今有《渭南集》;及編年詩二卷,悉取十三代史事跡,自始生至百歲,歲賦一首、二首,總得一百一十章,今並行於世。(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

明 胡應麟《詩藪 內編》

趙嘏,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輕時四處遊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後回江東,家於潤州(今鎮江)。會昌四年進士及第,一年後東歸。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入仕為渭南尉。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於任上。存詩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趙嘏「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唐人稱壯而蘇以為寒儉。楊蟠「八十丈虹晴臥影,一千頃玉碧無瑕」,宋人推壯而歐以為粗豪。二公雖此道未徹,此等議論自具眼。然粗豪易見,寒儉難知,學者細思之。(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

明 胡震亨《唐音癸簽》

趙渭南嘏才筆欲橫,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濃,揭響滿,為穩於牧之,厚於用晦(許渾)。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痴,取冠晚調不難矣。為惜「倚樓」只句摘賞,掩其平生。(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清 孫濤《全唐詩話續編》

嘏頗有詩名,不拘小節。飲中贈歌者曰:「倚風無處過梁塵、雅樂清歌日日新。來值漢廷花欲盡,一聲留得萬家春。」後因酒失悔過,以詩上歙州府曰:「葉覆清溪艷艷紅,路橫秋色馬嘶鳳。猶攜一榼郡齋酒,傾對青山憶謝公。」(清·孫濤《全唐詩話續編》卷上)

許丁卯(渾)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塗澤也。七律亦較溫清迥矣。趙嘏五七律,亦皆清迥,許之匹也。(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