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別二首·其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別二首·其二》

作品名稱: 《贈別二首·其二》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杜牧

《贈別二首·其二》[2]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杜牧,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莊道學。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善於將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為一體,氣格緊健,造句瘦勁,如《感懷詩》、《杜秋娘詩》、《張好好詩》、《李甘詩》、《郡齋獨酌》、《雪中書懷》、《落中送冀處士東遊》、《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壓招以詩贈行》、《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像無情;只覺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聲。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着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客觀世界,於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眼裡燭芯卻變成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眼裡,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詞正文

譯文

多情的人卻像是無情人兒一樣冰冷,在離別的酒宴上只覺笑不出聲。

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4]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時期人。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5]

視頻

唐詩十家杜牧
杜牧的創作風格
唐詩三百首36贈別二首其二(杜牧)

參考來源

  1. 贈別二首其二. 睿智導航
  2. 《贈別二首·其二》賞析. 古詩文網
  3. 《贈別二首·其二》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4. 杜牧. 古詩文網
  5. 杜牧簡介.中華英烈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