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柳》

作品名稱: 《贈柳》

創作年代: 晚唐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贈柳》[2]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着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裡行間,仿佛晃動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舍,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說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谿生詩集箋注》),大旨是不錯的。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3]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鬥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從李商隱的詩文中,我們便可以讀出他的人品來。[4]

視頻

李商隱生平66666
李商隱的詩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