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
作品名稱: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創作年代: 清朝 文學體裁:詩 作者:黃遵憲 |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是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黃遵憲的詩。[1]
詩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黃遵憲,面對腐敗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賠款尤其是甲午海戰更是輸給了東瀛小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再次割地,悲憤無比的黃遵憲寫下這首傳世名篇,但是他相信中華民族擁有精衛填海般的恆心一定會有收復國土的那天。
詩詞正文
“ | <鶬金寶鞍金盤陀,螺鈿漆盒攜叵羅。傘張胡蝶衣哆囉,此呼奧姑彼檀那。
一花一樹來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攀者折者手挼莎,來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潑綠水微波,萬花掩映江之沱。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櫻花歌。 道旁老人三嗟咨,菊花雖好不如葵。即今遊客多於鯽,未及將軍全盛時。 將軍主政國尚武,源蹶平顛紛斗虎。德川累世柔服人,漸變戰場成樂土。 將軍好花兼好游,每歲看花載簫鼓。三百諸侯各質孥,爭費黃金教歌舞。 千金萬金營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遊俠聚作萃淵藪,真仙亦迷脂夜妖。 合歌萬葉寫白紵,纏頭每樹懸紅綃。七月張燈九月舞,一年最好推花朝。 嗔雲吹霧花無數,一條錦繡遊人路。明明樓閣倚空虛,玲瓏忽見花千樹。 花開別縣移花來,花落千丁載花去。十日之游舉國狂,歲歲歡虞朝復暮。 承平以來二百年,不聞鼙鼓聞管弦。呼作花王齊下拜,至夸神國尊如天。 當時海外波濤涌,龍鬼佛天都震恐。歐西諸大日逞強,漸剪黑奴及黃種。 芙蓉毒霧海漫漫,我自閉關眠不動。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 我聞《桃花源》,洞口雲迷離,人間漢魏了不知。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每讀《華嚴經》卷神為痴。 拈花再拜開耶姬,上告豐葦原國天尊人皇百神祇。 仍願丸泥封關再閉一千載,天雨新好花,長是看花時。 > |
” |
—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古詩文網> |
譯文
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我們都把它當成一寸黃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強瓜分,誰才能擔當起救國於危難的重任?
我便如杜鵑一樣呼喚祖國東山再起,要學習精衛填海的精神,不把東海填平誓不罷休。
賞析
《贈梁任父同年》這首詩是1896年黃遵憲邀請梁啓超到上海辦《時務報》時寫給梁的一首詩。詩中表現了作者為國獻身,變法圖存的堅強決心和對梁啓超的熱切希望。
詩題中梁任父即指梁啓超,梁啓超號任公,父是作者對梁的尊稱,舊時「父」字是加在男子名號後面的美稱。「同年」,舊時科舉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筆便飽含深情的讚美作國的大好河山,蘊涵着對大好河山的珍愛之情。如果聯繫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又會體會出作者內心的幾多痛楚,這麼好的河山卻被列強瓜分殆盡,此種局面又怎不讓人扼腕嘆息,痛恨。
次句「侉離分裂力誰任」侉(kuǎ)離,這裡是分割的意思,意指當時中國被列強瓜分的現實,面對着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受災受難的國家,作者不禁仰天長問:什麼人才能擔當起救國於危難之中的重任。一片愛國激情溢於言表。
第三句「杜鵑再拜憂天淚」杜鵑,傳說中古代蜀國的國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傳給叢帝,叢帝後來有點腐化墮落,望帝便和民眾一起前去勸說叢帝,叢帝以為望帝回來奪取皇位,就緊閉城門,望帝沒有辦法,但他誓死也要勸叢帝回頭,最後化成一隻杜鵑進入城裡,對着叢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來死去為止。叢帝也因此受到感動,變成了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據傳說望帝始終在叫着這樣的話「民為貴,民為貴」。這裡是作者自比,表達了深切的憂國之情,表達了作者願意為國家像杜鵑一樣啼叫哀求,呼喚着國家棟樑之材,共同為國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種禮節,先後拜兩次,表示隆重,此處體現的是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最後一句「精衛無窮填海心」精衛,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本是炎帝的女兒,因游東海淹死在那裡,靈魂便化為精衛鳥,不停的銜來西山之木石,誓把東海填平。後來用精衛填海這個典故作為力量雖然微弱,鬥志卻極堅強的象徵。這句詩歌借精衛填海典故表達了自己,──同時也勉勵梁氏──要像精衛那樣,為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堅定決心。
誦讀此詩,覺字字含情,句句蘊淚,作者那一腔憂國報國之情,躍然紙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鑑。
作者簡介
黃遵憲[2](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黃遵憲一生大部分時間活動於我國的政治舞台,可以說是一位出色的外交活動家和一位推動變法維新的幹將,然而黃遵憲一生最大的成就,則在於他的詩歌在我國近代詩歌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黃遵憲詩歌的風格和特點。
黃遵憲在短短的58年生涯中,遊歷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西方國家以及香港等共13個年頭,親身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國的國情,積極主張維新變法,在維新變法失敗後,他卻矢志不渝,堅信「滔滔江水日趨東,萬法從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100多年過去了,今天緬懷起這位客家先賢的遠見卓識,仍然令人肅然起敬!
1905 年3 月28 日,黃遵憲在家鄉病逝。 4 年後他的遺體移葬於嘉應 州梅南黃居坪。梁啓超寫的墓?I銘中,對黃遵憲以及他的詩作了這樣的評價: 其人 「明於識、練於事,忠於國。」 「其為詩,則精思渺慮盤礴而莫測其際」,「陽開陰闔,千變萬化,不可端倪,於古詩人中獨具境界。」這一評價實不為過。 [3]
視頻
參考資料
- ↑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詩詞名句網
- ↑ 《黃遵憲》 古詩文網
- ↑ 近代變法先驅,晚清詩詞革命巨子 黃遵憲,一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