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清漳明府侄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清漳明府侄聿》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贈清漳明府侄聿》唐代大詩人李白贈給侄子李聿的作品。這是一首酬贈詩。

李白於天寶十一載(752)春,曾北游廣平邯鄲、清漳等地。與清漳縣令侄輩李聿相會,別時寫了這首贈詩。

李白北游幽薊的具體動因,他未作說明,但從前後寫的詩篇,可窺知大略。他關注國事,嚮往長安,痛斥權奸的害賢嫉能、禍亂國政。總之表現他的進步思想與污濁社會的衝突。此時北方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握兵二十多萬,多次侵擾邊塞外契丹、奚等少數民族,濫用武力,以邀功求賞。李白不了解東北邊塞真實情況,只知邊塞有戰事,"欲報明主恩,投佩向北燕"(《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尉》),"方陳五餌策,一使胡塵清。"意氣豪邁,立功邊塞,功成名就而身退,實現夙願。這首贈詩是北行至清漳所作。

詩中描繪了這樣一番景象:清漳縣到處是桃樹、梨樹,不僅濃陰匝地,而且還溢滿香氣;碧綠的漳河水從城東南緩緩流過,帆船點點、漁歌互答;大堤上長滿了茂密的桑樹林,高聳的樹枝仿佛要伸到天上去,美麗的清漳姑娘不知道化妝,白天成群地提着籠子去採桑葉;夜晚繅絲的機杼聲,百里之外都能聽到。

對於侄子的執政能力,詩人也大加讚賞了一番:由於沒有案件,小鳥經常停留在縣衙大堂的台階上,而縣令天天躺坐在床上無所事事;牛羊散於阡陌之間不用人看管,老百姓晚上睡覺連門也不用關,如此民風也許只有堯舜的太古時代才有。最後詩人以此讚頌李聿的美政。全詩高古淡遠,縱橫變化,開唐代五古格高意遠,神情橫逸,變化神奇的正風。

作品原文

《贈清漳明府侄聿》[1]

我李百萬葉,柯條布中州。

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

小邑且割雞,大刀佇烹牛。

雷聲動四境,惠與清漳流⑹。

弦歌詠唐堯,脫落隱簪組。

心和得天真,風俗由太古。

牛羊散阡陌,夜寢不扃戶。

問此何以然,賢人宰吾土。

舉邑樹桃李,垂陰亦流芬。

河堤繞綠水,桑柘連青雲。

趙女不冶容,提籠晝成群。

繰絲鳴機杼,百里聲相聞。

訟息鳥下階,高臥披道帙。

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

琴清月當戶,人寂風入室。

長嘯一無言,陶然上皇逸。

白玉壺冰水,壺中見底清。

清光洞毫髮,皎潔照群情。

趙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

過客覽行謠,因之頌德聲。

白話譯文

我們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樹,枝葉百萬遍布中州。

老侄為天生的青雲之器,天天為百姓操心。

治理小縣如同"割雞",將來還會大刀宰牛,將有大用。

你的官聲如雷貫月驚動四鄰,你的惠政將與清漳同流。

縣境內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無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隱。

百姓為德政所化心平氣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風俗像太古一樣純樸。

牛羊散於阡陌之中,百姓們家家夜不閉戶。

問為什麼能這樣,他們回答說,是縣令賢明。

縣中種植桃李樹,到處散發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兩岸桑柘茂密如雲。

趙地的女子不愛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籠採桑。

家家都在忙着繰絲和紡織,百里之間,機杼之聲相聞。

由於無人告狀,縣衙前門可羅雀,縣令高臥無事,在閒讀道書。

檐前掛着蒲鞭,對有過失的百姓只是象徵性的懲罰。

政閒時明月當頭,琴聲清越;庭中寂然,清風入室。

老侄但長嘯無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政清德高,潔如玉壺之冰,壺中透明見底。

清光一片,可鑑毫髮,從中可映出百姓們的身影。

清漳縣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趙北燕南一帶到處傳頌。

我這位過客聽了百姓們讚頌縣令美政的民謠,因此寫出了這篇頌詩。

詞句注釋

⑴清漳:在今河北廣平縣。唐時清漳屬洛州管轄。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傳:聿,玄宗朝官,清漳令,遷尚書郎。

⑵葉:喻宗族支派。

⑶中州:即中國。

⑷青雲器:能飛黃騰達的大器。

⑸"小邑"二句:《論語·陽貨》中說,孔子到了武城,聽見一片弦歌之聲,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後以"割雞"為治理縣政之代稱。烹牛,喻施展大本領。

⑹清漳:水名,源出於山西陽泉南。經山西和縣、河北涉縣,南流入清漳。

⑺"弦歌"句:歌頌唐堯的無為而治。

⑻簪組:冠簪和冠帶。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組,系帽的帶子。隱簪組:指有隱士風度。

⑼扃(jiōng)戶:閉戶。

⑽宰:此處用作動詞,任縣令。

⑾垂陰:樹木枝葉覆蓋形成陰影。

⑿冶容:女子修飾得很妖媚。

⒀繰(sāo)絲:煮繭抽絲。李白《荊州歌》:"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⒁道帙(zhì):道書的書衣,此指道書。

⒂"蒲鞭"二句:《後漢書·劉寬傳》說,劉寬為太士時,對人寬厚仁恕,人有過失,"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來做象徵性的懲罰。撲抶(chì):鞭打。

⒃上皇:即羲皇,伏羲。

⒄白玉壺冰:喻品德冰清玉潔。姚崇《冰壺賦》: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不忘乎。

⒅趙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區。

作品鑑賞

這首詩四十句,每八句用一韻,為一層詩意,共五層詩意。聲韻隨情而變。平仄互換。詩中描繪清漳政通民和,風俗淳古,禮樂之鄉,歌頌賢吏李聿。全唐詩有李聿小傳,曾作清漳令,後為尚書郎。從全詩中反映了李白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想,並形象地描繪出理想的社會藍圖。充滿着自信和豪情。

詩從開端到"惠與清漳流"為第一段,緊扣詩題,概略介紹李聿的才識、氣質、治邑的惠政,預示其是前途遠大,無可限量的青雲人物。開端兩句概述李氏家族,傳宗百萬代(誇張說法),宗干支脈,遍布中州大地。這種介紹法,因始祖為道聖李耳,當今又是李氏天下,頗引以為自豪和榮耀。用以襯托下面對李聿的介紹。李聿是天賦與的才識和美德,作為縣令,日日為蒼生憂患。這四句以樹木的繁盛比喻李氏繁衍百代,而遍布全國。又以天開青雲比況其才能德性,正因如此,李聿才日日替百姓着想。為百姓生活能幸福安居,日夜思慮謀畫。這是李白理想中的賢吏形象,對於現實的李聿,可能更富於理想化了。接着又用四句詩,概括其政績。前兩句化用孔子的話。孔子觀子游治武城,聞弦歌聲,曾感慨地說:"割雞焉用牛刀。"李白用此典故是說李聿是治國的大才,治理清漳小邑,如同用宰牛刀割雞,將來前途如大刀宰牛,必有大用。因其大德大才治邑,德政如雷聲響遍四境之內,其給與百姓的好處,又如清漳水流滋潤着全縣百姓。這就使"青雲器"、"蒼生憂"形象而具體化了,開花結果了。李聿不愧為李氏的後代,為李氏又爭了光。

接着詩人又用八句詩寫李聿以禮樂治邑,邑清民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讓太古之風。前兩句寫李聿如同孔子弟子子游治理武城邑,以禮制教化百姓,以歌聲感化百姓,音樂之聲,唐堯之曲,深入人心。而縣令李聿卻是不拘禮法,脫略官服而不顧,頗似隱士。縣令風度惠及百姓,民心和而得天真之性,民風淳樸如上古三皇之世。白日牛羊散在田間南北通行的道路上,而入夜,家家不閉戶,不擔心被盜。中間這四句描繪出一個理想社會圖景,人性天真疏放,淳樸自然,禮讓謙和,不爭不貪,無貧無富之分。正因如此、詩人以驚異之情,詢問百姓,探竟其原因,得到了"賢人宰吾土"的滿意回答,點逗出詩眼。吏治非常重要,德教也是非常重要。這就具體點明李聿治政思想和個性。

接着詩人再用八句詩,寫百姓安居樂業,發展生產,民無游閒好逸之徒,吏無苛政繁擾。縣人遍植桃李樹,樹樹垂蔭,散發芳香。河堤繞着淥水,桑柘樹連排,遠及青雲。美女不打扮妖冶之容,白天成群結隊,提籠採桑。夜間繰絲織布,機杼和鳴,百里之內,聲息相聞。八句詩狀出百姓,男耕女織,各安其業,社會繁榮,發達興旺,民富可知。這正是禮樂弦歌教化的結果。從百姓這個側面頌揚李聿德政治績。照應"為蒼生憂"句。再次證明治政美過於安民,感化人心。唯此才能"我無為而民自化",李聿正是這樣的官吏。惠及百姓後,而心自安無憂。

接着詩人用八句詩,寫邑內政治安定,民無訴訟,賢吏逸豫。詩人形象地描寫官衙內無訟事,群鳥落在官衙台階上,而縣令卻依然高臥北窗下,翻閱着道家書籍。官衙檐邊掛着用蒲草編的鞭子,用來對犯罪人行刑,表示羞辱之意罷了。在皓月當空,月光入戶之時,琴聲清悠。人息靜寂,風吹入室,此時縣令李聿長嘯抒心,無言高臥,如上古的伏羲皇帝,和樂安詳。"訟息"一句化用謝靈運的"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之意,以示政通民和,民絕訴訟。"高臥"句又用陶淵明為彭澤令,高臥北窗下,翻閱書籍,自稱是羲皇上人,撫無弦之琴以自樂。"蒲鞭"二句,又用東漢南陽太守劉寬的典故,人有過失,但用蒲鞭捶打,而不用苦刑,表示羞辱之意,令其知恥而改過。李白在這八句詩中頻用典故,讚美李聿如陶潛、劉寬治邑以德,而不唯刑。民知禮而恥過,政治清明。這是百姓樂業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是詩意的深化。

詩中結尾八句,集中筆墨讚美李聿為官清廉,洞察民情,明辨是非,公正無私。詩的前四句,化用鮑照"清如玉壺冰"的詩意,進而比較李聿官清如水,玉壺冰水,清澈見底。清光可見毫髮,白亮透明可照群人之情。這四句詩喻人至美,本質聖潔,光采照人,是一位內外一致徹底透明的人物,為官自然清如水,明如鏡,為民造福。這就是詩人所稱讚的"賢人"。接着詩人再用四句讚美李聿的佳政:燕趙百姓,同頌其嘉政,共傳其美名,而我李白這位過客,觀賞行人歌謠,因為這個緣故,歌誦你的德政與美好聲譽。這八句詩採取比較與間接寫法,刻畫李聿的形神美,超出清漳,越及燕趙,傳名當世,流芳百世。總結全詩,照應開端。收結有力,餘音繞樑,回味無盡。

李白所頌揚的清漳縣令李聿,體現出他的賢能政治理想。同時對現實中信讒任佞,貪官魚肉人民,是一個否定。他更希望李氏子弟不辱李氏宗祖,不辱李氏王朝,無愧於百姓的父母官,如李聿一樣,治理好地方,惠及百姓。這就是李白以飽滿的熱情歌頌李聿的原因,也是李白所追求的作人價值。然而李白為社會開出這一良方,沒有被當時統治集團所接受。同前賢一樣,只能存在古代所謂聖賢的頭腦里、口頭上、文字中,只是空想而已。李白也不例外,這是由封建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

李白這首五言古詩寫得高古淡遠,縱橫變化,開唐代五古格高意遠,神情橫逸,變化神奇的正風,是唐人五古中的佳作。

名家點評

唐宋詩醇》:"天開青雲器,日為蒼生憂"、似范仲淹一流人物。"心和得天真"以下,循良之實,藹然可睹,為民牧者。直當書之於座右。

《李太白詩醇》:嚴雲:"柯"、"葉"亦非蔓生,移用他姓便淡("我李"二句下)。蕭雲:"弦歌"兩句,使事事所塵,學者正好看大匠手段。嚴雲:"賢人"句可往,下便入套。嚴雲:"琴清"四句可摘。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走進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