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李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新浪網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是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記述了詩人向一代高僧問禪訪道的逸事,表達了他對惟儼禪師深厚佛學修養的讚賞和欽佩之情。

原文

李翱〔唐代〕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霄水在瓶。(無餘 一作:無餘;青霄 一作:青天)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譯文

藥山的高僧身形像飛鶴一般,經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讀經書。

我去拜訪,高僧沒有多說什麼,只說了一句「雲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高僧選了一處幽靜的地方居住,非常愜意,這裡幽靜的常年見不到人影。

有時高僧會登上孤峰山頂,在皎潔的月光下伴着雲彩長嘯一聲。

賞析

  士與僧的交往,為禪林平添了不少風流。此詩記述了詩人向一代高僧問禪訪道的逸事。此詩的詩眼在於「無餘說」與「嘯一聲」。大道無言,故無餘說,既無餘說,便於月下長嘯,讓一個人的身、心、聲與大自然的峰、雲、月完全融合為一體。詩中的「雲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絕句,引發了不少後世學人與禪子的褒讚。極有氣勢的當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雲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膽向人傾。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好一句「黃金自有黃金價」,其豪情干天,可謂深得禪趣。

  披雲月下,崇岡長嘯,一直是前人悟證天地至理而無法言說時所鍾愛的一種抒懷方式。無論禪者還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曉天人合一之大道,並從中得到法悅。元人葉頤有首詩便深具禪韻。詩中有小記,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頂,高吟朗詠,豁然長嘯,興盡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聞清嘯,驚醒塵夢者數十家。予因賦詩以紀其事雲。」下面便是其詩:「藜杖策風輕,芒鞋步月明。鶴翻青徑影,猿度翠岩聲。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岡髮長嘯,塵世夢驚醒。」無獨有偶,不僅東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覺者也深諳其中醍醐灌頂之妙。美國禪宗詩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東方禪趣,他的一首《面對群山》用現代詩句詮釋了他對中國古代高僧們的禪趣的嚮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邊。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頭伸進水裡,一直探到水池的深處;接着把雙手全部沒入水中。他把一隻腳伸進池子。他扔石子兒進池。他雙手在水面拍擊。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對急流、群山,雙手上舉,狂嘯三聲。」如此筒筆白描卻如此細膩入神,真可謂三昧之作。

創作背景

  李翱在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時,藥山惟儼禪師駐錫的藥山道場,正是他的治下。據《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記載,李翱早就景仰藥山禪師的嘉聲,以太守之尊屢請不至,於是就屈駕親自拜山。在與禪師的兩次問答中,李翱當下「欣然」,於是就題此組詩贈惟儼禪師。

簡析

  《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是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記述了詩人向一代高僧問禪訪道的逸事,表達了他對惟儼禪師深厚佛學修養的讚賞和欽佩之情。詩中抓住幾個有特色的動人細節表現了高僧修道的不凡境界,給人以突出深刻的印象,具有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李翱

李翱(772~841年),字習之,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涼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孫,北魏司空李沖十世孫,貝州司法參軍李楚金之孫。會昌元年,卒於襄陽,諡號為文,故稱李襄陽、李文公。曾從韓愈學古文,推進古文運動。思想上,一生崇儒排斥佛老,認為孔子是「聖人之大者也」,主張言行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著有《復性書》《李文公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