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芍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芍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赤芍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芍藥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乾燥根。其根直接曬乾後,外皮赤色,故名赤芍。

【藥材歷史考證】

赤芍藥的始載本草為《本草經集注》。後世本草均有論述,詳見「白芍的藥材歷史考證」項。古代本草所載赤、白芍藥,主要是根據其花色、根色來分的。而現在赤芍與白芍則主要是根據其加工製法不同來分的。

【植物形態鑑定】

1.芍藥:參見白芍一藥的「芍藥植物形態鑑定」項。

2.川赤芍與芍藥及近緣植物主要區別特徵:根有分枝,圓柱形。葉為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呈羽狀分裂,裂片狹披針形至披針形,寬4~6mm,頂端漸尖,全緣,表面沿葉脈疏被短柔毛,背面無毛。花2~4朵,生於莖頂端及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直徑4.2~10厘米;苞片2~3;花瓣6~9,倒卵形,長2.3~4厘米,寬1.5~3厘米,紫紅色或粉紅色;花絲長5~10毫米;心皮密生黃色絨毛。瞢葖果長1~2厘米,密生黃色絨毛。花期5~6月,果期7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厘米,直徑.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並有鬚根痕及橫向的皮孔樣突起,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現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藥材顯微鑑定】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皮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群作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澱粉粒。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粉末0.5克,加乙醇10毫升,煮沸,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

【生境分布】

芍藥參見白芍一藥的芍藥「生境分布」項。川赤芍生于山坡、林下草叢中及路旁;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及陝西南部。

【採集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莖、鬚根及泥沙,曬乾。

【飲片炮製】

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飲片鑑別】

本品為圓柱形切片,直徑0.5~3厘米,厚3~5mm,切面黃白色或粉紅色。

【性能功用】

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癜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內服:6~12克,水煎服。不宜與藜蘆同用。

【附註】

1.置通風乾燥處貯藏。 2.商品規格項所載的藥材來源為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 [1]

【赤芍植物形態】

1.芍藥:多年生草本,高40-70cm,無毛。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數枚鞘狀膜質鱗片。葉互生;葉柄長達9cm,位於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出複葉,上部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兩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近革質。花兩性,數朵生莖頂和葉腋,直徑7-12cm;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cm,寬1-1.7cm,綠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長3.5-6cm,寬1.5-4.5cm,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或粉紅色,栽培品花瓣各色並具重瓣;雄蕊多數,花絲長7-12mm,花葯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鈍圓;心皮2-5,離生,無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圓形,長2.5-3cm,直徑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2.川赤芍: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圓柱形,單一或分歧,直徑1.5-2m.莖直立,有粗而鈍的棱,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9m;莖下部葉為二回出複葉,葉片輪廓呈寬卵形,長7.5-20cm;小葉成羽狀分裂,裂片窄披針形或披針形,寬4-16mm,先端漸尖,全緣,上面深綠色,沿葉脈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葉脈明顯。花兩性,2-4朵,生莖頂端和葉腋,常僅1朵開放,直徑4.2-10cm;苞片2-3,披針形,長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寬卵形,長1.7m,寬1-1.4cm,綠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長2.3-4cm,寬1.5-3m,紫紅色或粉紅色;雄蕊多數,花絲長5-10mm,花葯黃色;花盤肉質,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離生,密被黃色絨毛,柱頭宿存。蓇葖果長1-2m,密被黃色絨毛,成熟果實開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3.草芍藥: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粗大,多分歧,長圓形或紡錘形,褐色。莖直立,有時呈微紅紫色,無毛,基部生數枚鞘狀鱗片,葉互牛,紙質;葉柄長5-12cm;莖下部葉為二回出複葉;葉片長14-28cm;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9.5-14cm,寬4-10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有時沿葉脈疏生柔毛,小葉柄長1-2cm;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5-10cm,寬4.5-7cm,具短柄或近無柄;莖上部葉為三出複葉或單葉。花兩性,單朵頂生,直徑7-10cm;萼片3-5,寬卵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2-1.5cm,綠色,宿存;花瓣6,倒卵形,長3-5.5cm,寬1.8-2.8cm,白色、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長1-2cm,花絲淡紅色,花葯長圓形,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心皮1-5,離生,無毛,柱頭大,扁平,宿存。蓇葖果卵圓形,長2-3cm,成熟果實開裂,反卷,內面呈鮮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4.毛葉草芍藥:本植物的形態特徵與草芍藥的主要區別在於小葉背面密生長柔毛或絨毛;花瓣白色。

5.美麗芍藥: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無毛。葉互生,紙質;時柄長4-9cm,無毛;葉為二回出複葉;葉片長15-23cm;頂生小葉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9-16cm,寬3-6.5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緣,兩面無毛;側生小葉長圓狀狹卵形,長7-9cm,寬3-3.5cm,基部偏斜,全緣,兩面無毛;小葉柄長10-15mm.花兩性,單生莖頂,直徑6.5-9cm;苞片線狀披針形,比花瓣長;萼片5,寬卵形,長1-1.5cm,寬9-12mm,綠色,宿存;花瓣7-9,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5-6.5cm,寬2-4.5cm,紅色或玫瑰色,先端圓形,有時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雄蕊多數,長約1cm,花絲淡紅色,無毛,花葯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4,離生,密被黃褐色短毛,少有無毛,花柱短,柱頭外彎。蓇葖果長3-3.5cm,直徑1-1.2cm,被黃褐色短毛或近無毛,先端具外彎的喙。花期4-5月,果期6-8月。

6.窄葉芍藥:多年生草本,高50-70cm.塊根紡錘形或近球形,直徑1.2-3cm.莖直立,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9cm;葉為一至二回出複葉,葉片輪廓寬卵形,長9-17cm,寬8-18cm;小葉羽狀分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6cm,寬3-8mm,很少達1cm以上,先端漸尖,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花兩性,單朵頂生,直徑5.5-7cm;苞片3,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cm,寬3-15mm;萼片3,寬卵形,長1.5-2.5cm,帶紅色,先端具尖頭,宿存;花瓣9,長圓形,長3.5-4cm,寬1.2-2cm,紫紅色,先端齧蝕狀;雄蕊多數,花絲長4-5mm,花葯長圓形;花盤不明顯;心皮2(-3),離生,幼時被疏毛或無毛。蓇葖果,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7.塊根芍藥:本植物的形態特徵與窄葉芍藥的主要區別在於心皮(2)-3,密被淡黃色柔毛;果密被黃色柔毛。

【赤芍性狀鑑別】

(1)芍藥根圓柱形,稍彎曲,長10-40cm,直徑0.6-3cm.表面褐色或黑棕色,粗糙,有粗而略扭曲的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外皮易脫落。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粉白色或黃白色,皮部窄,色較深,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時具裂隙。氣微香,味微苦、澀。

(2)川赤芍根長5-20cm,直徑0.5-2.5cm.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偶有落皮層形成的斑痕。質松,易折斷,斷麵皮部黑褐色,木部黃白色。味微苦、澀。


(3)草芍藥根類圓錐形,直徑約至1.5cm.表面棕褐色或棕紅色,有細密縱皺紋。質硬脆,斷麵皮部類白色,木部色較深,有放射狀紋理。味微甜、澀。

(4)毛葉草芍藥根長圓柱形,扭曲,直徑0.6-2.6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皮孔。斷面類黃色或黃白色,放射狀紋理明顯。氣微香,味微苦、澀。

(5)美麗芍藥根圓錐形,扭曲,長5-17cm,直徑0.5-2.6cm.表面縱皺紋細密,有落皮層形成的大塊斑痕,皮孔不明顯。質硬脆,斷面棕褐色。氣微香,昧微苦、澀。

(6)窄葉芍藥根紡錘狀或類球形,長2-8cm,直徑1-2cm.表面褐色,有縱皺紋。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紫色,有明顯的放射狀裂隙,其間可見白色片狀膜。味微甜、澀。

(7)塊根芍藥根紡錘形或類球形,長2.5-10cm,直徑1-3cm.表面褐色,具縱皺紋。質硬,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紫色,具放射狀裂隙。味微甜、澀。以條粗長、斷麵粉白色、粉性大者為佳。

【赤芍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

(1)芍藥根木栓細胞5-10列,棕色。皮層為10餘列薄壁細胞,外側的細胞角隅處增厚,有的可見大型紋孔,有的有分隔形成母子細胞。韌皮部篩管群於近形成層處較明顯,有的篩管群與其相對應的形成層內側無導管。形成層明顯,呈微波狀環。本質部約占根直徑的7/10;木射線寬7-49列細胞;導管成群或與木纖維切向交互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2)川赤芍根落皮層有的可見。皮層、韌皮部中有時可見管狀封閉組織,其中央薄壁細胞含棕紅色分泌物。

(3)草芍藥根木質部中心有導管束2-3個,向外作扇狀或放射狀分叉;導管多徑向整齊排成1-2列或單個散在、數個成群,或切向相集與木纖維交互排列。

(4)毛葉草芍藥根落皮層有時可見。皮層、韌皮部常可見管狀封閉組織。根頭部有近無色的石細胞。

(5)美麗芍藥根形成層區呈深波狀環。木質部導管束髮達,略作多次分叉;木纖維較少,多單個或2-3個位於導管旁。

(6)窄葉芍藥根皮層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石細胞不規則長圓形或類多角形,黃綠色,壁極厚,孔溝樹狀分枝。導管成群或被木纖維分隔而散在,近形成層處較多,向內稀疏徑向排列,近中心有導管束3個,中央有稀疏導管群和木纖維。草酸鈣簇晶主要分布於皮層。

(7)塊根芍藥根木栓細胞4-10列,甚扁平。皮層有斷續成環的石細胞群,石細胞黃綠色,壁極厚,孔溝呈樹狀分枝。韌皮部篩管群於近形成層處較明顯。木質部占根直徑的4/5,導管於近形成層較多,向內漸稀疏徑向排列,近中心有3個導管群;木纖維散列於導管間。根中央有稀疏導管群和木纖維,有的可見石細胞。本品草酸鈣簇晶主要分布於皮層。

【赤芍粉末特徵】

(1)芍藥根:粉末棕褐色。

①草酸鈣簇晶眾多,散在或存在於延長的具分隔的薄壁細胞中,每子細胞通常含簇晶:1個,少2個,直徑8-40μm.另有方晶,長約至36μm.

②木纖維主要為纖維管胞,長梭形,末端長尖、斜尖或鈍圓,直徑15-28μm,壁厚4-8μm,具緣紋孔,紋孔斜裂縫狀;韌型纖維長梭形,直徑14-24μm,壁厚4-9μm,具斜紋孔。

③導管主要為具緣紋孔或網狀、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70μm,穿孔板有1-4個穿孔。

④木栓細胞棕色或紫棕色,表面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長18-125μm,壁較薄,平直或微波狀彎曲,有的含棕紅色物。⑤澱粉粒單粒卵圓形,直徑3-15μm,臍點、層紋均不明顯;復粒少,多由2分粒組成。

(2)川赤芍根:褐色。

①管狀封閉組織多破碎,斷面觀可見由4-8列木栓細胞圍成的類圓形腔,其內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質。

②草酸鈣簇晶直徑12-43μm.

③纖維管胞直徑為15-30μm,壁厚4-10μm;韌型纖維直徑14-36μm,壁厚4-12μm.

④梯狀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75μm,穿孔板具1-4個穿孔。

(3)草芍藥根:淡褐色。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6-57μm.

②纖維管胞直徑18-34μm,壁厚4-8μm;韌型纖維直徑約16-27μm,壁厚6-11μm.

③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30-70μm,穿孔板具l-5個穿孔。

④異型木纖維類三角形,石細胞狀,長至137μm,壁厚6-15μm,紋孔類圓形。

⑤異型導管分子不規則多角形、長圓形或類三角形,有網狀具緣紋孔。

(4)毛葉草芍藥根:淡灰褐色。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1-43μm.

②石細胞類方形或長圓形,長約至195μm,壁厚8-25μm,孔溝及層紋明顯。

③纖維管胞直徑17-39μm,壁厚約3-8μm;韌型纖維直徑13-36μm,壁厚3-10μm,有的壁具斜向條狀增厚。

(5)美麗芍藥根:褐灰色。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20-71μm.

②纖維管胞直徑14-30μm,壁厚4-11μm;韌型纖維直徑14-22μm,壁厚6-10μm.

③網狀或梯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5-81μm,穿孔板具1-5穿孔。

(6)窄葉芍藥根:褐灰色。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15-40μm.

②石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類三角形、長條形,有的具突起,壁極厚,層紋明顯,紋孔細密,孔溝樹狀分枝。

③纖維管胞直徑15-36μm,壁厚4-8μm;韌型纖維直徑14-33μm,壁厚5-10μm.

④具緣紋孔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60μm,穿孔板具1-3穿孔。

(7)塊很芍藥根:褐灰色。

①草酸鈣簇晶直徑約至40μm.

②石細胞黃綠色,類方形、類長方形、類三角形或長條形,有的有突起,長41-178μm,壁極厚、稍厚或較厚,層紋明顯,孔溝分枝。

③木纖維主力纖維管胞,直徑約至36μm,壁厚約至10μm.

④具緣紋孔或網狀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0-60μm,穿孔板有1-3個穿孔。此外有棕色木栓細胞及細小澱粉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