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赤道幾內亞國旗

中文名稱:赤道幾內亞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左側為藍色三角形,右側為綠、白、紅三個相等的寬條,中央繪有國徽圖案。[1]

國旗含義

赤道幾內亞國旗靠旗杆一側為藍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寬條,自上而下分別為綠、白、紅三色,旗面中央有國徽圖案。國徽為方形盾徽。白色盾面上是一種生長於濕地的熱帶樹---紅樹。盾徽之上有六顆黃色的六角星,象徵這個國家原來的六個區劃。下部的飾帶上用西班牙文寫着「團結和平正義」。綠色象徵財富白色象徵和平紅色象徵為獨立而鬥爭的精神藍色象徵海洋[2]

國徽

赤道幾內亞國國徽為方形的盾徽。白色盾面上有一顆高大粗壯的木棉,這是一種生長於濕地的熱帶樹。盾形上端有六顆黃色六角星,象徵該國原來的六個區域,下端的飾帶上用西班牙文寫着「團結、和平、正義」。

赤道幾內亞簡介

赤道幾內亞(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於非洲中西部,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蓬接壤。由大陸上的木尼河地區和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里斯科等島嶼組成。

赤道幾內亞的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的出口產品是可可,其次為咖啡。該國長期以來被列入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但是1996年在赤道幾內亞領海內發現了大量石油資源,此後該國經濟快速增長,人均GDP已經超過2萬美元。但是,絕大多數石油收入被政府要員及執政集團掌握,因此該國國民總體經濟收入仍然處於貧困狀態。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為2年。

歷史沿革

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主義者侵入幾內亞灣沿海地區和比奧科、科里斯科和安諾本等島。1778年西班牙占領比奧科島,1843年占領木尼河地區,1845建立殖民統治。1959年被劃為西班牙的兩個海外省。1963年12月西當局在赤道幾內亞舉行公民投票,通過「內部自治」法規。1964年1月實行「內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宣告獨立,定名赤道幾內亞共和國,馬西埃·恩圭馬任總統。1979年8月國家革命人民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奧比昂發動軍事政變,成立以他為首的最高軍事委員會。1982年8月奧比昂任總統,同年10月解散軍委會。1988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基層政權選舉和議會換屆選舉。1989年6月25日舉行全國大選,奧比昂再次當選為總統。1996年2月連任總統。2017年6月2日,聯合國大會選舉赤道幾內亞為2018年和2019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氣候

赤道幾內亞屬赤道雨林氣候,潮濕,多雨多雲,年平均氣溫24~26℃。大陸沿海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112.6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數152天,日最大降雨量144毫米,小時暴雨強度為23.5毫米;年氣溫變化在攝氏15度和32度之間;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8.8%;年平均日照5小時,一、二月份平均日照最長,在6小時以上;九、十月份平均日照最短,在4小時以內。

馬拉博年降雨量約3 100毫米;年氣溫變化在15-34攝氏度之間,平均氣溫25攝氏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5%,三月份最低為約80%。

大陸地區全年分為兩個雨季和兩個旱季,3-5月份和9-11月份為雨季,12-2月份和6-8月份為旱季;而比奧科島只有一個雨季和一個旱季,5-10月份為雨季,11-4月份為旱季。

自然資源

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黃金、鋁礬土等。估計天然氣和原油儲量分別為375億立方米和30億桶。主要河流有姆比尼河。林、漁業資源豐富,全國森林面積約2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木材蓄積量約3.74億立方米,產奧堪美木、黑檀木等名貴木材,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3]

人民生活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布的報告,赤幾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50個國家之一。全國有2所大區級醫院,4所省級醫院,12所區級醫院,42個醫療中心和300個衛生站。共有病床1019張。巴塔有1所衛生學校。全國有醫生58人、醫療技術人員165人、護士和服務人員800餘人。平均每萬人有病床19.2張。衛生狀況較差,疾病易流行。主要傳染病有傷寒、肝炎、瘧疾、黃熱病、狂犬病、艾滋病等。68%的人用不上自來水,63%的人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人均預期壽命62.75歲。人口出生率34.88‰,死亡率8.81‰,嬰兒死亡率75.18‰。平均每個家庭有子女5.6人。

信仰

赤道幾內亞8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實行一夫多妻制。按當地習俗,人死後一律實行土葬。

禮儀

赤道幾內亞人講究禮節,公共場合不允許穿短褲、背心及赤膊。赤幾傳統服裝稱「袍袍」,為寬大連體大擺裙子,顏色鮮艷,一般在節慶期間穿着。

飲食

土著居民的飲食主要為花生、木薯、土豆、玉米、香蕉、南瓜、魚等,傳統加工方法多為用木棒搗碎後煮熟或發酵後食用。一種用香蕉葉包裹南瓜或花生,加上魚類、肉類或蔬菜等的食品叫做「白色小安娜」,是當地人的傳統食品。

同中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赤道幾內亞共和國於1970年10月15日建交。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中、赤幾簽有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貿易協定,並設有經貿混委會。兩國建交後,中方援助赤幾建設了水電站、公路等項目。

2012年,中、赤幾雙邊貿易額為21.83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3.62億美元,進口18.21億美元。

中、赤幾建交以來,兩國在文教、衛生、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1982年兩國簽署文化合作協定。2011年全年赤幾在華獎學金生121名。

1971年6月,兩國簽訂關於中國政府同意派遣醫療隊赴赤幾工作的議定書,迄今中方已向赤幾派遣了26批醫療隊,分別在赤幾首都馬拉博和大陸巴塔工作。

中、赤幾兩軍交往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1979年3月,南京軍區第一政委廖漢生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赤幾。1981年10月,赤幾軍政府計劃與合作副國務委員姆布依訪華。1998年1月,赤幾武裝部隊總監阿古斯丁·恩東·奧納上校訪華。2000年12月,國防部外辦副主任張邦棟少將率團訪問赤幾。2001年6月,赤幾國防部部長級代表埃本登率團訪華。2009年8月,國防部外辦主任錢利華少將率團訪問赤幾。2010年8月,赤幾國防部代表團訪華。

日前,長沙理工大學首屆赤道幾內亞留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舉行。赤道幾內亞工程部部長、駐中國大使館負責人等前來參加典禮。

長沙理工大學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攜手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非洲學生本科教育培訓。這11名留學生是雙方合作培養的首批赤道幾內亞留學生,於2009年入學,學習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學制5年。2013年,第二批24名赤道幾內亞留學生入校。除了教專業知識,學校還積極用中國文化薰陶留學生。[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