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赫芬頓郵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赫芬頓郵報》是一個美國主要的新聞網站、聚合博客,創建於2005年,兼具有博客自主性與媒體公共性,憑藉獨特的社群傳播和公共交流模式,獲得了資本市場和傳統媒體的認可,2012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赫芬頓郵報曾被譽為美國最成功的「互聯網報紙」,現已被數字媒體巨頭BuzzFeed收購。2018年1月18日,赫芬頓郵報宣布終止其開放的博客自媒體撰稿平台,轉而推出兩個由編輯主導的封閉內容產品。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是一新聞博客網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與媒體公共性,通過「分布式」的新聞發掘方式和以WEB2.0為基礎的社會化新聞交流模式而獨樹一幟。通過對赫芬頓郵報的報道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在聚合網絡社群,推動公共交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簡介

《赫芬頓郵報》(英語:The Huffington Post)是一個美國主要的新聞網站、聚合博客。2005年,由阿里亞納·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與肯尼斯·勒利爾(Kenneth Lerer)和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共同創建。

2005年5月,55歲的阿麗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創立了政治博客網站——「赫芬頓郵報」,2006年8月便獲得500萬美元風險投資。2007年4月,赫芬頓開業內之先河,發起了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網上辯論會。這個網站已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五大新聞網站之一,也是全美最有名的政治博客網站,每天的獨立用戶訪問量為2500萬。

《赫芬頓郵報》網站的創立被認為引發了一場新的媒體革命,赫芬頓也因此入選2006年《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名單。它曾在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25個最好的博客」中排名第一,在英國《衛報》評出的「50個最有權勢的博客中」同樣名列榜首。作為新崛起的新媒體網站,赫芬頓郵報打出了「第一份互聯網報紙」的口號,並且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仍能積極引入風險投資,併購其他網站,顯示了強勁的上升勢頭。

在2008年初,赫芬頓郵報的月獨立流量已經超過了號稱「美國第一博客」的德拉吉報告(Drudge Report)。赫芬頓郵報曾在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25個最好的博客」中排名第一,隨着網絡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形成了激烈競爭的格局,赫芬頓郵報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博客網站典型體現了當下網絡新媒體的特性及發展狀況。

在2012年7月eBizMBA Rank的評選中,《赫芬頓郵報》名列「15家最熱門政治網站」的首位。這一評選基於Alexa全球流量排名,以及Compete和Quantcast的美國流量排名。

歷史沿革

創立

《赫芬頓郵報》於2005年5月9日創立,最初是一個自由派和左派的政治評論平台,同時也向公眾提供了一個不同於老牌網站Drudge Report的時政新聞聚合服務。

阿里亞納·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生於希臘雅典,父親是一名記者及管理顧問。16歲時,赫芬頓前往英國,在劍橋大學格頓學院學習經濟學。在那裡,她成為了劍橋大學最大學生社團「劍橋聯盟」的第一名非英裔主席,也是第三名女性主席。

在赫芬頓的早年生活中,英國知名記者伯納德·列文(Bernard Levin)對她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赫芬頓曾與列文戀愛。在列文去世後,赫芬頓曾寫道:「他不僅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愛人,作為一名作家,他是我的導師,而作為一名思想家,他是我的行為榜樣。」

在列文的幫助下,赫芬頓於70年代開始寫書。直到赫芬頓30歲時,她和列文仍保持着戀愛關係,但兩人沒有孩子。列文並不想結婚生子,赫芬頓因此意識到必須結束這段感情。她於1980年前往了紐約。1986年,赫芬頓嫁給了美國共和黨人邁克爾·赫芬頓(Michael Heffington),並於1990年獲得了美國公民的身份。

除赫芬頓之外,《赫芬頓郵報》其他創始人同樣有着顯赫的履歷。例如,該網站的一名聯合創始人安德魯·布雷巴特(Andrew Breitbart)是美國知名新聞評論員,以及熱門新聞聚合服務的所有者。而另一名聯合創始人肯尼斯·萊爾(Kenneth Lerer)則是科技網站Betaworks和BuzzFeed的董事長。

除赫芬頓和一些核心撰稿人的專欄之外,《赫芬頓郵報》創建了龐大的博客網絡,這些博客的主人包括美國的政治家、明星、學術大師和政策專家,他們就不同主題撰寫原創內容,並且一寫就是好幾年。《赫芬頓郵報》正是憑藉大量的原創內容積累起了聲譽。

發展

在網站創立1年多之後的2006年8月,《赫芬頓郵報》就獲得了日本軟銀資本的500萬美元投資。當時《赫芬頓郵報》已獲得了美國讀者的歡迎。通過這筆投資,《赫芬頓郵報》繼續招聘員工,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地更新。該網站同時開始招聘內部通訊員,並建立一支多媒體[1]團隊[2],製作視頻報道。

2008年11月,《赫芬頓郵報》又完成了一筆總額1500萬美元的融資,開始涉足美國各地的地方新聞市場。2008年,《赫芬頓郵報》推出了首個地方站「芝加哥赫芬頓郵報」。紐約、丹佛、洛杉磯舊金山、底特律和邁阿密的地方站也於2009年至2011年陸續上線。

2011年2月7日,AOL宣布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赫芬頓郵報。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赫芬頓成為了AOL旗下赫芬頓郵報媒體集團的總裁,執掌AOL龐大的媒體業務。除《赫芬頓郵報》之外,該集團的其他網站還包括癮科技、TechCrunch和MapQuest等。

在被AOL收購之後,《赫芬頓郵報》開始了國際擴張,於2011年5月26日推出了首個國際版本「加拿大赫芬頓郵報」。目前,《赫芬頓郵報》已經涉足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市場。

網站特色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國著名的新聞博客網站,始創於2005年,提供原創報道和新聞聚合服務,着重於國內外時政新聞,每天的獨立訪問量達到2,500萬,是美國當前影響力最大的政治類博客。

《赫芬頓郵報》打出了「第一份互聯網報紙」的口號,網站具有博客自主性與媒體公共性,通過「分布式」新聞發掘方式和以WEB2.0為基礎的社會化新聞交流模式而獨樹一幟,以新銳的報道風格而引人注目。

作為美國當前影響力最大的政治類博客,赫芬頓郵報融傳統博客的內容自主性與網絡新聞媒體的公共性於一體,以新銳的報道風格而引人注目。其挑選、呈現的信息類型清晰、主題突出,着重於國內外時政新聞,通過過濾分類來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赫芬頓郵報主要以24小時新聞聚合發布、博客新聞評論兩種方式來呈現、解讀新聞。在保持博客傳統風格的同時,其篩選、傳播信息的方式具有鮮明的媒體特色。

24小時新聞聚合是赫芬頓郵報為受眾提供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赫芬頓郵報既有網站專任記者及眾多自由博客記者采寫的新聞,也提供其他媒體新聞信息的鏈接;其主頁版面簡潔、重點突出;主要有博客新聞評論、每日新聞欄目以及廣告、娛樂新聞等三個欄目,讀者能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並自主決定是否要深入閱讀,新聞在網頁的排列順序根據網民的點擊率而上下調整。從而形成了全天候「讀者自主頭版」的特徵。

網站初創時期,阿麗安娜·哈芬頓在網站初創時期有意識地邀請了一些美國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如曾獲普利策獎的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名主播沃爾特·克朗凱特、著名記者諾曼·梅勒等人在網站開博,議題主要集中在國內外公共事務領域,如小布什的伊戰政策、總統選舉、金融危機等等,由此為其博客網站的公共討論奠定了理性、深度且具有多元化聲音的基調。網站還注重汲取傳統媒體新聞價值觀的精粹來樹立自身作為公共媒體的權威性。按阿麗安娜·哈芬頓所言則是:「嘗試通過重新呈現新聞事件、議題以引領讀者擺脫傳統「左」或「右」的政治觀點局限去觀察、思考。」

成就榮譽

2012年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項普利策獎4月16日揭曉獲獎名單,著名網絡媒體《赫芬頓郵報》首次獲得這一新聞獎殊榮。此外多以網絡形式呈現的媒體《政客》(Politico)獲最佳政治漫畫獎。在此次獲獎作品中,不難看出傳統媒體在報道突發性新聞時整合網絡及社交媒體發揮的作用,呈現出新媒體在新聞報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據報道,高級軍事記者大衛·伍德(David Wood)在8個月裡,對重傷過後從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場歸來的美國退伍軍人與他們的家庭生活進行了廣泛報道,這一名為「戰場之外(Beyond the Battlefield)」,含有10個部分的系列報道發表在《赫芬頓郵報》上,獲得了普利策國內報道獎。該網站創辦者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稱,這是《赫芬頓郵報》首次向普利策委員會提交作品,也是每日更新的網絡新聞媒體首次獲普利策獎,報道稱,這可謂網絡媒體獲普利策委員會認可的一個里程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