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馬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赫馬島 |
---|
|
赫馬島(Heimaey)是冰島韋斯特曼納群島的一部分,位於該國南部大西洋海域,面積13.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3米,主要經濟活動有漁業,是唯一有人定居的島嶼, 2009年人口4,086。[1]
1973年赫馬島火山爆發
1973年1月21日和22日,冰島的地震儀發現赫馬島地底有輕微震動,到23日凌晨1點55分,赫馬島城鎮東部地表出現裂縫並迅速發展至2000米長,地下岩漿噴沖達3000米高。冰島國家民防部派出大量船隻幫助島上居民撤離,因為天氣原因並未出海的漁船在撤退工作中起到重要助力。到天亮時分,大部分居民已經離開赫馬島,23日當晚撤退工作就已全部結束。
島上的 Eldfell 火山爆發,兩億噸的火山灰和岩漿埋沒了四百多棟建築。 岩漿流入海冷卻變成玄武岩,恰好形成了天然岩石景觀「大象島」,像極一頭將鼻子插入水中戲水的大象, 這塊岩石上,大象的鼻子、眼睛、耳朵以及粗壯的四肢都十分清晰,甚至連大象那灰色、粗糙的皮膚也相當逼真。[2]
岩漿冷卻工程
火山岩漿的肆虐也差點堵塞了海港,幸好即時實施了岩漿冷卻工程,大量抽水機被運往赫馬島,消防員們向正在前進的岩漿噴水,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消防隊長、冰島大學和各種組織都投入到輸水運水計劃工作中,3月1日Sandey號挖泥船也到達赫馬島待命。
三個月不斷的抽水噴水最終成功止住了岩漿的前進步伐,據估計此次共用海水約620萬公噸。岩漿冷卻工程截止至6月份,海港成功地保存了下來。[3]
岩漿冷卻止步後,赫馬島面積增加了20%,火山爆發帶來的玄武岩也令赫馬島海港更加完善、幫助其抵禦洶湧海水的侵蝕。隨後約4000名居民回到島上重建家園。
地熱能系統
從 1974 年開始,該島就計畫著如何使用火山資源。1983年,一家5兆瓦(MW)換熱器新廠落成,從1974年始至1979年,在跨時6年的計劃後,該廠開始利用岩漿的餘熱為赫馬鎮的用戶供熱,這是全球第一家取熱於岩漿的地熱能系統。[4]
白鯨保護區
英國慈善機構「海洋生物基金會」(The Sea Life Trust)2020年8月9日公布,2019年獲中國海洋館放歸大自然的白鯨「小白」和「小灰」,已順利抵達冰島南部赫馬島對開的克雷茨維克灣(Klettsvik Bay)、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為正式放歸自然作準備。
事原小白和小灰在2011年於俄羅斯的鯨魚中心被帶走到「上海長風海洋世界」,自此一直未曾重返自然大海。 長風海洋世界其後被致力保育鯨魚的英國旅遊景點營運公司 (Merlin Entertainment) 收購,決定讓兩條12歲的白鯨「退休」,放生到9200公里以外的冰島白鯨保護區, 保護區面積達3.2萬平方米,由海洋生物基金會與鯨豚保育組織(WDC)合作設置。 [5]
視頻
參考來源
- ↑ 赫馬島. sygic. [2022-08-24].
- ↑ 冰島「大象島」五官清晰 系火山噴發後留下玄武岩. 每日頭條. 2015-10-27 [2022-08-24].
- ↑ 冰島的離島 - 赫馬島(Heimaey). 痞客邦. 2014-12-31 [2022-08-24].
- ↑ 揭秘冰島火山小鎮赫馬島 一處繁榮祥和地. 壹讀. 2014-08-24 [2022-08-24].
- ↑ 白鯨結束9年圈養生涯 放歸全球首個自然保護區. 東網. 2020-08-11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