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動式管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走動式管理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走動管理(management by wandering around,簡稱MBWA)是指高階主管利用時間經常抽空前往各個辦公室走動,以獲得更豐富、更直接的員工工作問題,並及時了解所屬員工工作困境的一種策略。

走動管理的概念起源於美國管理學者彼得思(T. J. Peters)與瓦特門(R. H., Jr. Waterman)在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名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一書。書中提到,表現卓越的知名企業中,高階主管不是成天待在豪華的辦公室中,等候部屬的報告,而是在日理萬機之餘,仍能經常到各個單位或部門走動走動。該書作者因此建議,高階主管應該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要走出辦公室,實際了解員工的工作狀況,並給予加油打氣。走動管理在一九八○ 年代蔚為風潮,並與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一詞交互使用。

走動管理不是到各個部門走走而已,而是要搜集最直接的訊息,以彌補正式溝通管道的不足。正式的溝通管道透過行政體系逐級上傳或下達,容易生成過濾作用(filtering)以及缺乏完整訊息的缺點。過濾作用經常發生在超過三個層級以上的正式溝通管道中,不論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訊息傳達,在經過層層轉達之後,不是原意盡失就是上情沒有下達或下情沒有上達;另外,透過正式溝通管道搜集到的訊息,缺乏實際情境的輔助,不易讓主管做正確的判斷,往往會因而失去解決問題的先機。走動管理就是要上層主管勤於搜集最新訊息,並配合情境做最佳的判斷,以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敏銳的觀察力是走動管理成功的要素。在走動的過程中,主管必須敏銳的觀察到工作的情境與人員,及其所透露出的訊息;同時也透過詢問、回答、肢體語言等,對訊息做出及時的回應。主管的態度也很重要,如果讓員工或同仁有被視察的感覺,主管就很難獲得想要獲得的訊息;如果來去匆匆,也難達成預期的效果。同時,主管也不必期望每次都能獲得新的訊息,只要有機會獲得最新訊息,就有機會防患事發於未然,不必等到事發之後在焦頭爛額的處理。

走動管理最適用於離第一線比較遠的高階主管,組織比較龐大的單位由於層級較多,高階主管更需勤於走動,協助其做政策性的決定。至於其他層級的主管離工作現場比較接近,平時就應該透過敏銳的觀察,搜集必要的訊息。走動管理是一種方法或技術,不是一種理論,強調高階主管應及時搜集第一手的訊息,至於其他經營管理事項,則仍應採取其他適當的方法或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