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之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雲之死,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①。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②。 兩番扶幼主③,一念答先皇④。 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⑤。 【釋詞】 ①匹:匹配,匹敵。 ②彰:顯揚。 ③兩番:一是單騎救阿斗,一是截江
【原文】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①。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②。
兩番扶幼主③,一念答先皇④。
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⑤。
【釋詞】
①匹:匹配,匹敵。
②彰:顯揚。
③兩番:一是單騎救阿斗,一是截江城阿斗。幼主:阿斗,劉禪。
④一念:一個念頭。宋,陸游《自規》:「忿欲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先皇:劉備。
⑤流百世芳:因押韻將詞序倒置,應為流芳百世。
三國詩詞《趙雲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諸葛亮再上出師表,伐魏。趙雲二子趙統、趙廣來見諸葛亮,哭拜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諸葛亮跌足而哭:「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至此,蜀漢「五虎將」全部去世。
《三國演義》塑造的武將典型,能夠與關羽、張飛相匹配的只有趙雲,他功勳蓋世,義貫長虹。因此,作為對趙雲一生蓋棺論定的詩篇首聯是:「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在此之前,小說中頌讚趙雲的詩歌一共有五首,其中三首是趙雲兩次救主。突出他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克盡職守,保護蜀漢的帝胄。而這首五言詩概述趙雲一生的功勳時,依然歌頌他「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把「當陽」單騎救主,「漢水」截江奪主,視為其一生最光輝的業績。而且對趙雲其他方面的功績都略而不提,從這裡可以看出此詩的立意,強調一個「忠」字。這種政治和道德上的傾向,不只表現在頌讚趙雲的詩歌上,從其他人物的詩歌中也已領略到這種不厭其煩的說教了。小說中的詩歌是為人物形象服務的,它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詩詞與人物的基調,即人物性格所涵蓋的社會內容應該相一致。但這首對趙雲一生進行總括性的評價和小說對趙雲思想性格的塑造相比距離太大。我們知道:趙雲是《三國演義》中武將形象最完美的一個,與關羽的剛傲相比,他謙和;與張飛的粗豪相比,他穩健;他同關羽、張飛一樣追隨劉備,義結金蘭,誓同生死。但他比關、張更具有膽識,即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李卓吾評本《三國演義》前有一篇《讀三國史答問》,談到「趙雲」:
客問:「子龍,先主稱曰:『子龍一身都是膽。』全以膽勝乎?」
答曰:「還是識勝,非膽勝也。蓋膽從識生,無識而有膽,妄耳狂耳,非膽也。何以見子龍之識?」
列舉了趙雲四件事:一、智取桂陽後,趙范投降,以同宗之故與趙雲結為兄弟,並欲將頗有姿色的寡嫂嫁給趙雲。此事連劉備、諸葛亮都認為是「美事」,但趙雲嚴辭拒絕,講了三條理由,其中一點便是「趙范新降,其心難測」,「主公新定江漢,枕席未安,雲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之大事?」以國事為重,保持清醒的頭腦。二、進入益州後,劉備欲以城外田園房舍分賜功臣,這是一種缺乏政治遠見的錯誤做法,趙雲首先反對。三、劉備伐吳,違背了隆中路線,使親痛仇快,最先敢於進諫勸阻的還是趙雲。四、初師北伐失利,「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諸葛亮獎其金五十斤,絹一萬匹。趙雲將東西封入府庫,只待冬十月,才分給將士做衣服。舉了四個例子之後,得出結論:「此皆卓識,非尋常將軍所能及也。」遺憾的是在對趙雲蓋棺定論的詩中,竟沒有一句提到,這不能不說詩作者比小說家的見識要遜色多了。
的確,趙雲集勇武、膽識、德才於一身,其卓越的見識和敢諫的作風,是《三國演義》武將群雄中出類拔萃的一個,表現出了政治家的素質和風度。這些都是小說家在趙雲形象寄寓的審美理想,與兩次救主的忠義精神組合到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趙雲。因此,趙雲之死,諸葛亮悲痛至極。對比關羽之死,劉備哭倒於地,而諸葛亮從旁只是勸慰:「請大王少憂,自古道:『死生有命』;關公常日剛而矜,故有今日之禍,大王應保重身體,慢慢想辦法報仇。」諸葛亮對趙雲感情之深,器重之切;不僅僅因之智勇雙全,更多的是膽識俱備。每當緊急關鍵的時刻,諸葛亮常將特殊使命交給趙雲。諸葛亮借東風后脫離吳軍,趙雲接應;劉備赴東吳招親,趙雲保駕;諸葛亮為周瑜弔孝,趙雲護衛。他的死,諸葛亮傷感得跌足而哭,眾將無不揮涕。[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