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仲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仲湜
出生 1073年
逝世 1137年8月2日
國籍 中國宋代
職業 儀王

趙仲湜(1073-1137),字巨源,初名仲泹,宋太宗玄孫,楚榮王趙宗輔子。熙寧十年(1077),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即位,授靖海節度使,改今名。 [1]

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於南京,仲湜率眾往謁,詔襲封嗣濮王,加開府儀同三司,授檢校少保、少傅。紹興七年七月十四日卒,追封儀王,諡恭孝。[2]

人物生平

趙仲湜,太宗玄孫。太宗生商王元份,元份生安懿王允讓,允讓生楚榮王宗輔,宗輔生仲湜。熙寧十年(1077)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1126)授靖海節度使,更今名。

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六軍欲推舉仲湜登皇位,仲湜以"自有真主"而推辭,六軍不聽,仲湜欲自伏劍死,六軍遂與仲湜約:"以逾月而真主不出,則仲湜當即大位。"

不久康王趙構即帝位於南京(1127年),仲湜由漢上率眾拜謁,當時嗣濮王仲理北遷,乃詔仲湜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歷檢校少保少傅,奉濮王神主於紹興府光孝寺。紹興元年(1131)充明堂亞獻。

曾自題其像曰:"熙寧六載,歲在癸丑,月在夏五,二十有九,余乃始生,濮祖之後。性比山麋,貌同野叟。隨圓就方,以無若有。惟忠惟孝,不污不苟。皓月清風,良朋益友。湛然靈台,確乎不朽。"七年(1137)薨,帝為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諡恭孝。

傳世作品

有《游天竺》詩傳世:"公館似仙家,池清竹徑斜。山禽忽驚起,沖落半岩花。"福州烏石山有仲湜手書摩崖石刻,楷書,徑四寸,鐫蟠桃塢左。

文曰:"建炎庚戌(1130)正月二日,因禮神光寶塔,遍游烏石精藍,乘興造西禪,歷覽勝概而歸。男士街、士術、士衎、士程,侄士(貝為),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開府嗣王仲湜巨源書。"

家庭情況

據《宋史》載,仲湜生十一子:贈太傅、吉國公士從;右班殿直士衡;贈太傅、威義郡王士街;贈少師、永國公士術;贈太師、新定郡王士■;贈太師、新安郡王士衎;贈少師、永嘉郡王士程(陸游前妻唐婉即其繼室);右千牛衛將軍士摯;武安軍承宣使、開國伯、權知濮安懿王園令士石;嗣濮王士歆;開國公士■。

士衎,官崇慶軍節度使、知西外宗正事。後詔歸南班,奉朝請,隆興中(1163-1164)以邊事未寧,與士■奏:減奉給恩賞之半,以助軍興。詔加獎諭,封少師新安郡王。後贈太師。士衎生四子:右承奉郎不屯、保義郎不促、文林郎不勉、從義郎不悟。

不勉,通直郎,《宋史·宗室世系表》載其為文林郎,行跡無傳。生三子:善馬癸、善(馬問)、善馬先。第三子善馬先卒時,妻黃氏有遺腹,生子汝絛,汝絛生二子:崇氵鼎、崇(氵舜)。

史書記載

仲湜字巨源,楚榮王宗輔之子,安懿王孫也,初名仲泹。熙寧十年,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授靖海節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

康王即帝位於南京,仲湜由漢上率眾徑謁。時嗣濮王仲理北遷,乃詔仲湜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歷檢校少保、少傅。紹興元年,充明堂亞獻。七年,薨,帝為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諡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聞,喜親圖史。

性酷嗜珊瑚,每把玩不去手,大者一株至以數百千售之。高宗嘗問墜地則何如,仲湜對曰:「碎矣。」帝曰:「以民膏血易無用之物,朕所不忍。」仲湜慚不能對。

子士從、士街、士籛、士衎、士歆。士從,靖康末,為洺州防禦使。建炎二年,同知西外宗正事,主管高郵軍宗子。士從招潰卒置屯,奏假江、淮制置使,許之。賊李在犯楚州,士從遣部將乘虛掩襲,狃於小勝,軍無紀律,敗績。士從移司衡、溫二州。

臣僚以其弟士籛撓州縣,士從不能制,遂罷。紹興四年,遷涇、洪二州觀察使,權知濮王園令。士從乞擇利便地奉安神位,從之。六年,士街授象州防禦使,遷華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安慶軍承宣使,主奉濮王祠事。

初,以軍興,南班宗子權罷歲賜,至有身歿而不能殮者,士街言於朝,詔復舊制。三十年,拜安德軍節度使。典宗司凡十四年。士籛官至安慶軍節度使、同知大宗正事。隆興元年,上言:「宗司文移視官敘高下,令詪,臣兄也,位反居臣下,失尊卑敘,乞易置之。」詔可其奏。

士衎,官至崇慶軍節度使、知西外宗正事。右諫議何溥論士衎強市海舟,罷官。已而詔歸南班,奉朝請。隆興中,以邊事未寧,與士籛奏減奉給恩賞之半以助軍興。詔加獎諭。

參考來源

  1. 趙仲湜 ,360百科
  2. 趙仲湜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