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保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保祿(Bishop Paul-Marie Reynaud, C.M.,1854年4月12日-1926年2月23日)法國遣使會會士,擔任天主教浙江代牧區、浙江東境代牧區、寧波代牧區主教(1884-1926年),時間長達41年。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1854年4月12日,趙保祿生於法國盧瓦爾省雅雷地區聖克魯瓦。1873年5月19日(19歲)在巴黎入遣使會,1879年6月7日(25歲)成為遣使會神甫。

同年9月24日,趙保祿到達中國上海,在寧波學習中文。1882年到舟山島定海傳教。1884年3月7日(29歲)任浙江代牧區宗座代牧,領北非富蘇拉(Fussala)主教銜。駐紮寧波。同年6月29日,在寧波聖母升天堂祝聖,由江西北境代牧區同會白振鐸主教主禮,蒙古西南境代牧區比利時聖母聖心會德玉明主教、江南代牧區法國耶穌會倪懷綸主教襄禮。1910年5月10日改名浙江東境代牧區宗座代牧,1924年12月3日又改稱寧波代牧區宗座代牧。

趙保祿主教在任期間,致力於拓展教會影響力和創辦慈善事業。1899年,趙保祿為寧波江北岸寧波聖母七苦主教座堂增建鐘樓,形成現在的外觀。他要求清政府將新江橋至輪船碼頭(今寧波美術館)及附近水面納入教堂特權範圍,當時稱為「白水權」,並將這一段甬江江岸出租,用於修建碼頭,獲取收益。他又在草馬路附近先後買地70餘畝,建立大小修道院、普濟院和毓才中學等機構。為此,趙保祿主教獲得教宗、清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其權勢亦超過寧波當地主要官員,時人有「道台一顆印,不及趙主教一封信」之說,民國《鄞縣通志》則稱其為「宰割一府生靈而官無力制止之」。

1926年1月,趙保祿返回法國。2月23日在巴黎遣使會總院逝世,年71歲。其遺體運回中國寧波,安葬於寧波聖母七苦主教座堂。2016年修復發生火災的主教座堂時,還翻修了趙保祿墓。

視頻

趙保祿 相關視頻

主啊我的生命在你手中_天主教歌曲大全 天主教
天主教聖女死亡100多年屍體不腐,科學也無法解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