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官行(李學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官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趙官行中國當代作家李學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趙官行

陽春四月,春意正盛。霏霏細雨中,我乘車趕往趙官鎮。

趙官鎮,位於齊河縣城西南黃河左岸近百里處,是座古老的鄉鎮,歷史上曾出現過「四聞人一名門」(「四聞人」即:曾作為山東代表出席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孟民言;曾入學於毛澤東接辦的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趙巽言;曾為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名將,後在內戰中的萊蕪戰役為解放軍所俘的李仙洲;曾為「全國勞模」,被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文革」中被江青點名,打成「工賊」的時傳祥。」「一名門」,就是孟氏家族)。至20世紀40年代,趙官鎮已發展成為聞名方圓百里的重要名鎮。主要街道東西南北各三華里,四街垂直,街側胡同串通成棋盤狀;沿街建築均為灰色瓦房,前廊後廈,大青石牆基、台階,石板鋪路。街面店鋪大到桌椅板凳、各種生產工具;小到油鹽醬醋、針頭線腦,一應俱全。各色經商招牌林立,叫賣聲長長短短吆喝;鎮中有廟宇,鎮外有碑林,有活脫脫河水穿鎮流過。

不過,我這次乘車到這裡來,不是為了深入探究這些,我是本着趙官鎮轄區內的——孟家大院,銀杏樹、巴公河三處觀賞點而來。

孟家大院

從趙官鎮車站下車,沿柏油路東行,約50米路北是鎮政府,鎮政府大樓貼西,為巴公河,河水喁喁北流;再往東繼續走,大約200餘米處路南,就是孟家大院了。

細雨中,我擎了雨傘,踏進孟氏宅院大門,立時,一種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氣息迎面撲來。那些早已破敗和頹廢了的窗欞磚瓦,無疑向人們昭示着一個朝代一個家族的變遷興衰的歷史!

據相關資料介紹,孟氏家族始遷祖孟克圖系亞聖孟子五十五代裔孫,自明朝永樂年間(1403年-1425年)因遊學遷居以來,經過了幾百年的興衰,至清朝雍正年間,孟氏家族家大業大功名大。家族分五大院(南旭升、北旭升、耐升堂、東旭升、濟升堂、同升堂),府邸成方連片,占據了趙官鎮村西北整個一隅(後毀於戰火動亂,現僅存唯一一處四合院——孟家大院);良田千頃,族人近千,騾馬成群,孟家碑林、廟宇、祠堂、酒店、油坊一應

僅有,且門庭顯赫、人才濟濟,考取過進士3人、舉人1人,貢生、監生、庠生及武生26人。孟氏府邸外官道設置有「功名坊」。民國時期,更出過作為山東代表出席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孟民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戰時期,先後出現加入共產黨並擔任領導職務的孟若玄、孟可銘、孟家女傑孟淑華等眾多抗日戰士,以及無黨派進步人士孟昭侗。在抗日戰爭期間,孟家大院曾被日軍占領過,也曾被孟氏家族的知識分子作為活動基地,成為抗日宣傳的講演場所。

眼前現存孟家大院,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四合院(也是我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古建築),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440平方米,建築形式為磚石木混合結構;房屋結構明三暗五,宅院院門正南,五間北屋是該院落的主體建築,中間三間為客廳,兩端各一單間;東西兩側各有三間對稱的廂房,兩廂房南端各有小耳房,耳房之間有迴廊裝飾木雕,為八寶吉祥圖案,雕工精良,房內鋪以青磚,房瓦為小青瓦,為典型北方民居,彰顯出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

如果說文化記載着歷史,那麼建築承載的就是歷史的演繹,而孟家大院演繹的是歷史和文化,更重要昭示着的,是一個民族苦難和社會變遷的歷史。

我緩緩地捏了相機在院子裡、迴廊上、各房間裡轉了又轉、走了又走。迴廊前一丈多高的大紅柱子早已脫盡了漆皮,院子裡青磚路面潮濕濕地縫隙里,裸露着尖尖小草,正房、廂房大部門窗是後期仿製,廂房北牆壁上供奉的神龕依在,往昔連接東西南北四合院的弄堂邊角的小門緊閉着,令人不禁想起《紅樓夢》里的群釵府。在這座古樸具有明清風格的四合院裡,究竟住過怎樣的才子佳人?又生髮過怎樣的故事呢?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之中。恍惚中,有女子咯咯清脆笑聲飄來,青磚路面走過去數隻尖尖繡鞋小腳,遂想起那個為愛情與長工私奔又被抓回來受盡凌辱的孟家大媳婦,不覺心緒悽然......

雨住了,我走出孟氏大院,在偏對過小店門裡吃麵,隔着窗戶,乍一回頭,一個窄腰、長腿、腳穿尖細皮鞋的女子拎着小包,從孟家院門裡面轉了出來,又踏着碎步款款遠去了,我猛地吃了一驚,以為那是孟家那烈女子的魂!

銀杏樹

銀杏樹,孤獨的樹。位於齊河縣趙官鎮境內的銀杏樹,更像個閩南的女子,喜也默默,悲也默默。

相傳在一千年前唐朝後期,社會動盪,災禍連天。這一帶黃水泛濫,妖孽肆虐,瘟疫蔓延,民不聊生。附近的村莊,每天都有年輕女子後生莫名其妙地死亡,人們極為恐慌。忽在一個淨月的晚上,有一白一黑兩條人影聯袂急促踏黃浪而來,瞬息至此立定,如履平地,濁浪濺不到衣衫水星半點。就聽黑衣對白衣問道:「你姓什麼?」「我姓銀,」「你呢?」白衣說。「我姓銅,你要到哪裡去?」「我就到此處。」「你去哪裡?」「我是跟隨你而來的啊!」原來,白衣女子是王母娘娘座下的丫鬟,這是奉命斬妖除魔、拯救一方百姓而來;黑衣男子身忝玉皇大帝殿下的使者,在天宮暗戀白衣女子很久,這次聽說白衣女子奉旨下凡,遂不顧天條律例偷偷跟蹤而至,並藉機對女子傾訴了衷腸。仙女聽後大為感動,芳心相許,說道「我們一起拯救百姓吧,等這裡的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我們就在他們中間安居樂業,過平凡人的生活。」於是這對銅男銀女齊心協力,施展法力,除妖治黃,祛病救災,這一方百姓很快過上了安康的日子,而他們亦結為連理,不貪戀天庭安逸奢華生活,在此定居下來,過起了男耕女織凡間日子,並且有了自己的一雙兒女。可是不久被王母娘娘察覺,天庭震怒,降罪於他們夫婦,銀女被罰變作一棵樹,就是今天的的銀杏樹;銅男則順從巴公河、趙王河發配東阿,變成銅鼓(故東阿縣城又名銅城,皆由此而來)。而銀女化作銀杏樹的「河北村」,也更名為「銀杏樹村」,由於有此樹鎮守,這一帶百姓從此平安康泰,無論發多大洪水,至銀杏樹前繞道而行,村人安然無恙。村民為紀念銀女夫婦的功德,在此樹的北側修建了廟宇供奉,銀杏樹下從此煙火不斷,祈福者絡繹不絕。人們在樹下許願、祈福,很是靈驗。誰人要是有病有災的,討把銀杏葉泡了茶喝,有病祛病,無恙強身。

傳說總歸是傳說了吧,但銀杏樹承載的,卻是一方百姓美好的願望、對安康生活的期盼,以及對邪惡的憎惡,和對正義的渴求。趙官鎮銀杏樹,位於銀杏樹村東南,如今廟宇早已毀壞於「文革」中了,而銀杏樹仍健在,枝繁葉茂叢生為5株,主幹高大,胸徑達1米,高達25米,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這在方圓一帶縣市區絕無僅有。銀杏樹經歷千年滄桑巨變,主樹幹已被深埋於地下,現今的樹幹只不過是主樹幹的分叉而已。銀杏樹周邊的松柏樹,雖然長得矮小並不高大,據測定,亦有三百餘年的歷史。銀杏樹「千年植物化石」絕非妄言虛傳。每到夏秋季節,5株銀杏樹葳蕤茂盛,冠叢覆蓋面積達一畝方圓,綠蔭如蓋,習習生涼。

佇立樹下,仰望枝枝幹干葉葉,有陽光碎碎點點當頭灑下,圈圈點點,一如無盡的年輪光陰。靠東邊的兩株銀杏樹,枝枝葉葉錯接交織,緊密相偎,恰似了一對患難與共的恩愛夫妻,故得名曰,「夫妻樹」「連理枝」;西邊的3株,極像他們的3個孩子,又如面朝東阿方向翹首相望的年輕女子。徒增遊人不盡的遐思、追憶、喟嘆和悵惘!

我這這樣在銀杏樹下徘徊着,想着,不覺游目四眺,正是陽春四月天,到處葳蕤蔥蘢無限。西南首,巴公河(當地人又稱南河、送糧河,屬巴公河支流)斜斜切過銀杏樹村南一隅,靜靜往北流泄,天光水色中,有鷹鷺鳥雀盤旋飛翔;北面,花草樹木一片青翠碧綠,隱現着高樓黛瓦粉牆一角,有鶯歌笑語徐徐傳來。我瞬間感受到了一種蓬勃開來的無限張力……回走的路上,邂逅一老者,遂說起家鄉的變化、百姓的生活。老人笑吟吟地說,現今的日子好啊,物阜民豐,國泰民安,他們銀杏樹村已成立了銀杏樹社區,柏油路、自來水、電氣化、機械化……家家戶戶搬進了樓宅,政府還專門為他們鰥寡老人、五保戶修建了公寓……望着老者滿臉的幸福狀,我默默走過一段路了,頓然憬悟道——銀杏樹絕非是一種孤獨的樹種,而更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它凝聚着過往而久遠的厚重歷史,見證着當今地覆天翻的生活變化。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春深似海」、「盛世如花」。

巴公河

巴公河,你是怎樣的一條河?

一位趙官鎮籍詩人,在他的詩歌《巴公河》里,這樣吟詠道

「……一條狹長復狹長的鏡子,拐幾道彎,再折回來

又向前鋪去。四季的暮色掛在上面,兩岸草木的枯榮掛在上面

故鄉的黃昏也掛在上面。巴公河,離開你這麼多年了,你還在靜靜地流

像一面着了銹色的銅鏡,吐納塵世的輪迴,折射村莊的冷暖……」

其實,巴公河寬窄有之,寬者似河,窄者如溝。

作家周濤說:「河流給人留下的往往是永難磨滅的記憶,是絲縷一般柔長的詩情。雖然水與水幾乎完全是一樣的,奇怪的卻是河與河完全不一樣。」「草原不管有多麼遼闊和健康,它的河流,都是鬱郁的,有一種無法說清的憂愁。」那麼巴公河呢?

齊河縣境內的巴公河比較古老,起源於馬集鎮燕莊村南,屬自然內河,旱時澆灌,澇時行洪,流經馬集、趙官、仁理集三鄉鎮,朱莊、黃口、水東、岳劉等 50多個村莊,終端注入趙牛河。全長17.5公里,流域面積近80平方公里(中途有支流)。巴公河水資源豐富,各種水生動物植物種類齊全,河體爬滿各種植被,春夏里開細碎碎各色小花;巴公河體有深有淺,沿河堤岸淺水處,草木茂盛,蒹葭蒼蒼。

巴公河你是一條憂鬱的河流,憤怒的河流。

古老的巴公河,千百年來,默默鬱郁地流淌;見證着近代中國人民屈辱的歷史,你的身體同樣遭受到外國列強的蹂躪,遭受日本鬼子鐵蹄的肆虐和踐踏,在你的身側,多少仁人志士被侵略者凌刮、殺害,血流成河,多少良家婦女被姦淫、燒殺。你不會忘記,那年夏天日本鬼子掃蕩清村,趙官鎮黃口村有個小媳婦跑得慢了,在村南巴公河橋頭,被鬼子當眾輪姦致死!大徐村共產黨人孔凡欽在巴公河畔不幸被捕,他不屈於淫威,在備受折磨後被鬼子凌遲處死!於是,巴公河,你沉默了,你變的憂鬱起來,你的水質變成了鐵青色。於是,你覺醒了,你憤怒了,你狂躁了!於是,在你的身畔,共產黨支部成立了,受盡屈辱和磨難的老百姓舉起了刀槍。

巴公河,你是一條英雄的河流。

在你的身側,出現過孟祥斌式的救人英雄。巴公河,你永遠都會記得,2009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三日,剛剛走完親戚返家的趙官鎮大胡村(「寧可肯一人髒,換來萬家淨」的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的故里)胡軍、胡敏兄妹,在趙官鎮水東村巴公河橋畔,奮身一跳,為搶救兩個溺水姊妹而雙雙犧牲,更為可貴可敬可泣的是,胡敏是在哥哥胡軍沉沒後,明知道自己去死,但她選擇了義無反顧。兩個更年輕火熱的生命瞬息消失了,這是多麼感天動地的偉大壯舉!

巴公河,你是一條有貢獻的河流。

千百少年來,百姓生產生活,離不開你,當地的百姓,無不承受着你的恩澤。旱時灌溉,澇時行洪,保一方百姓豐產豐收;貧窮年代裡,你又袒露博大心胸,為當地百姓提供燒的、吃的。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海河的疏浚治理,橋、涵、閘、洞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巴公河的灌排優勢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發揮。

近年來,巴公河的水體清澈,整體優勢愈發明顯。曲曲折折斜切過趙官鎮政府大院門西的巴公河,被改造成淨明透澈,花樹掩映的休閒景點,與已經建成的仿古一條街渾然一體。佇立寬闊平坦的政府前大街巴公河橋頭,望商店樓群鱗次櫛比遊人熙來攘往,觀賞岸邊鳥語花香橋下魚翔水底,不覺吟詠起那位趙官籍詩人關於《巴公河》的詩:

「夜空寂寥,幾聲犬吠聊賴,河床承載你滿腹的心事,靜靜地流啊流

白晃晃的月色罩不住莊稼地嘈嘈切切的囈語。巴公河,千百年來,你用彎曲的臂膀

將孱弱的故鄉攏在懷裡,沉默,隱忍,倔強,固執,始終不離不棄……」[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