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巷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巷鄉境面積41.9平方公里,東與徐涇鄉,南與松江縣泗聯鄉、佘山鄉,西與環城鄉、青東農場,北與香花橋鄉、重固鄉、風溪鄉接壤。[1]
基本概況
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6.8公里。境內舊有集鎮9處,現集中趙巷、北崧兩鎮,均在青滬線公路兩側。趙巷鎮為鄉人民政府駐地,在北干山北麓;北崧鎮在趙巷東3公里處,又名方家窯、十一號橋,兩鎮商店共有50多家,行業齊全,商業繁盛。里浜村曾被評為華東地區和上海市的農業先進單位。鄉境有大小河流118條,新通波塘、通波塘、崧澤塘縱貫南北;淀浦河橫亘東西,為蘇、浙來滬的主要航道。鄉境水產魚鮮資源豐富,年產量達40多萬公斤。趙巷鄉為農業鄉,除兩個集鎮外,有18個農業村、1個漁業村,耕地44588畝,水面積7627畝,作物以種植糧棉油為主。
社會事業
鄉境地勢多低洼,在里浜村一帶大多為低盪田。解放前每遇水災,大多顆粒無收,農民不得不逃荒外地,田地被棄置荒蕪。民國年間,蘇北、浙江、湖南等地因兵燹逃荒來此墾荒種盪田的甚多,僅里浜村就有11個省的流民來此定居。解放後興修了水利,土壤得以改良,生產條件的改善使低盪田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良田,現在糧食畝產在700公斤以上。趙巷鄉在解放前有碾米、窯業、石粉等小型工廠。現有市屬上海感光膠片廠等6家,縣屬青浦機械廠等2家。鄉辦廠20家,1985年利潤為480.6萬元。村辦工廠55家,年利潤為298.84萬元,還有組辦聯戶工業和個體工業共72家,年利潤113.4萬元。人均分配逐年提高,1985年蘆灣村達到847元,被評為市、縣先進,獲"文明村"稱號。鄉境有中學2所,小學19所,醫院2所,幼託事業亦有很大發展。崧澤古文化遺址和劉夏古文化遺址,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小東圩有天主教堂,教徒800多人。抗日戰爭中,王師龍帶領的抗日游擊隊活躍於路南;路北為康則燾等領導的抗日部隊。解放戰爭時陸文杰領導的地下武裝反征總隊戰鬥於公路兩側,不時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鄉境有烈土墓3座。鄉民喜唱"田歌",解放後曾有田歌隊去北京演出,載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