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趙廷光(1935 - 2017),貴州鎮寧人,1935年5月5日生。著名刑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武漢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1986年加盟武漢大學法學院,歷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於2003年退休。

趙廷光
出生 193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著名刑法學家、法學教育家

趙廷光教授設立全國第一個計算機犯罪與法律對策的研究方向,先後培養了我國第一位反計算機犯罪學博士、第一位反電子商務犯罪博士、第一位反計算機犯罪學博士後。趙廷光教授是我國法學界既有較高學術造詣又精通電子計算機的著名專家,被譽為「法學與計算機之間的橋樑架設者」。 被視為中國最早進行規範化量刑研究專家的趙廷光,最受外界關注的便是其推出的「電腦量刑」軟件系統。

據《檢察日報》2007年報道,1988年,趙廷光教授在沒有國外先進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開始對量刑問題進行研究。經過兩年努力,軟件《中國刑法專家系統》問世。1990年,該軟件通過了由高銘暄等學者組成的專家組鑑定。1993年,趙廷光又開發出一個能夠真正運用於刑事審判的版本,即《實用刑法專家系統》。這套系統被100多家法院、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採用。後因《刑法》進行了大幅度修改,該軟件便停止推廣。

此後,趙廷光於2004年又推出了軟件《輔助量刑系統》。趙廷光稱,《輔助量刑系統》只是把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載體,在這種載體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科學理論體系,載體是無法識別正誤的。他認為選擇計算機技術作為載體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約時間,提高辦案效率和辦案質量。

另據《廣州日報》報道稱,外界輿論曾質疑電腦量刑系統是逃避責任的惰性司法,更有甚者將電腦量刑和「電腦算命」相提並論。

2017年5月13日上午9時,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2歲。[1]

目錄

研究方向

個計算機犯罪與法律對策。

獲獎記錄

1995年獲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8年獲第二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3年獲全國大學出版社中南地區優秀教材二等獎。

1991年獲國家科委火炬高新技術成果銀獎。

1995年獲湖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7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譽為「法學與計算機之間的橋樑架設者」。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