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趙恆 - 宋真宗

趙恆 - 宋真宗

來自網絡的圖片

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為太子,改名恆。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朝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恆親征,雙方會戰距都城東京三百里外之澶淵,局勢有利於北宋,但因趙恆懼於遼的聲勢,並慮及雙方交戰已久互有勝負,不顧寇準反對,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趙恆在位後期,任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恆也沉溺於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內憂外患」問題日趨嚴重。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恆駕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諡號為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永定陵。後累加諡至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好文學,善書法。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趙恆

字; 宋真宗

所處時代; 宋代

出生日期; 968年12月23日

逝世日期; 1022年3月23日

主要作品; 《勵學篇》

主要成就; 咸平之治、澶淵之盟

人物生平

趙恆於出生於公元968年臘月初一(12月29日),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稱宋真宗,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最初並非皇位繼承人 。宋太宗最初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但因趙元佐後來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傷人及在宮內縱火,最後被廢。太宗再立次子趙元僖為太子,但趙元僖又早逝。趙元僖死後,太宗才立三子趙德昌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劍傷再次復發而駕崩,趙德昌繼位為帝,改名為趙恆,是為宋真宗。宗室譜名趙德昌,太宗繼位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

繼位前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曾用年號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在咸平年間,治理有方,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咸平之治」。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的遼國入侵,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帝親征,雙方會戰於距首都汴[biàn]京(今河南開封)三百里外的澶淵(今河南濮陽縣西),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不顧寇準的反對,以每年向遼進貢白銀三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歲幣」,來換取與遼之間的和平,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chán]淵之盟」。此後,宋遼均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休養民生,北宋也逐漸進入經濟繁榮期。後期以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蠱惑朝野,帝亦淫於封禪之事,朝政因而不舉。公元1021年,宋真宗病。戊午日,命太子趙禎繼位,乾興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駕崩於汴京宮中的延慶殿,享年55歲,在位25年,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義市東南蔡家莊)。趙恆死後諡號章聖元孝帝,廟號真宗。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為政舉措

政治 歷任宰相

①左宰相

王欽若呂端(公元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入宋後,曾任太常丞相、 浚儀知縣、定州同判、成都知府、開封府判官、蔡州知州、開封知縣、 戶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諫議大夫等職。淳化四年(993年),拜為參知政事。是年底,左諫議大夫寇準也被拜為參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夏,呂端身體有病,請求辭去官職,宋真宗不允,卻免去了他進殿朝見的禮節。真宗親自到家中探望。咸平三年(1000年),呂端病卒,年66歲,贈司空、諡正惠。

張齊賢(公元943~1014),字師亮,曹州句容人,徙居洛陽。

李沆(公元947~1004),字太初,洺州肥鄉人。

呂蒙正(公元944或946--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988年,拜呂蒙正為宰相。

向敏中(公元948~1019),字常之,開封人。

②右宰相

畢士安(938~1005),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舉(《武夷新集》卷一一《畢公墓志銘》、《隆平集》卷四本傳),代州雲中人。景德初,參知政事。

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人。天禧元年,再起為相。 趙恆

王旦(957—1017),北宋大臣。景德三年拜丞相。

王欽若(962-1025年),是中國北宋初期的政治家。

丁謂(966~1037),北宋大臣。字謂之,蘇州長洲人。

李迪,河北贊皇人,後遷濮州,字復古。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馮拯(958~1023),字道濟,孟州河陽人。

吏治改革

首先,宋真宗有一個傳諸後世的廉政理念。他頒布了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要勤於體察民情;

六是勤課,要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

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

《文武七條》均是廉政之舉,是統治者苦心孤詣的安排,也是百姓們的熱切期望。在宋真宗看來,「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頭,就能夠實現「德治」。

官員制度

宋真宗時,定「州縣三課」法,「公勤廉干惠及民者為上,幹事而無廉譽、清白而無治身者為次,畏懦貪猥為下。」宋初,內外官任滿一年,為一考,三考為一任。特別對法司之官,既有明確的轉官年限,也有嚴格的考課與迴避制度。

宋代嚴明賞罰,官員有試用期,試用官員轉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員保舉。按規定,官員不得保舉曾犯有貪污罪的官員。宋朝允許在職官員參加科舉考試,考中者可提前轉正或越級提拔,但曾犯貪污罪者不許參加科舉考試。又規定,只要是重要職務和接觸錢財的職務,一律不允許曾犯貪污罪者擔任。

宋朝官員通常定期升級,但曾犯貪污罪的官員升遷則舉步維艱。一個官員若犯貪污罪,其上司、曾薦舉過他的官員都要受到處罰。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範下屬犯貪污罪,薦舉者很關心被薦舉者的德行。這樣、只有才德兼備者才能被選拔進入官員隊伍,官員的貪污行為也就相應減少許多。

官員檔案

宋代吏部建立了官員檔案,凡犯貪污罪者都記錄在案。宋代還規定,這些犯罪者,每次晉級或調動職務時,都要向吏部主動申報自己曾犯過貪污罪,並規定,此類官員不得隨意更改姓名。這樣的規定,動員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監督力量,杜絕了貪污腐敗者上升的空間,將他們置於嚴密的監管體系中,避免其再次腐敗。

歲末年節時,皇帝賜臣僚宴飲,既是增進君臣關係的需要,又是播撒皇恩的大好時機。歷朝皇帝都有此舉措,宋真宗也不例外。他即位不久,就「賜近臣歲節宴於宰相呂端第,自是遂以為例。」另外,有資格參加節序賜宴官員的範圍較前期大為擴大,如1009年二月,「舊制,節序賜宴,惟皇族、近列、諸帥、內職。三月甲子,始詔自今上巳、重陽,三司副使、判官及館職事官並別置會。其後,知雜御史、三院御史、法官、開封府判官亦預焉。」即從原來的內朝高官擴大到外朝一般官員。與此同時,節日時還饋送朝臣節物,並客省齎簽賜羊、酒、米、面;立春賜春盤。寒食神(食炎)、餳粥。端午粽子,伏日蜜沙冰,重陽糕,並有酒。三伏日,又五日一賜冰。享受饋送節物的官職之廣,幾乎包括文武百官;節日之多,幾乎全部囊括。 

伏日休務

宋真宗「詔自今伏日並休務」,增加了官員伏日的休務假,對官員節日之外的事假也較以前靈活,將祭奠亡親的私忌假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官員,私忌日給假一天,並新創了餞行假。一些節假,不僅只施行於官員,那些為官府服役的工匠也可享受,比如給在福建險惡山路上運送官物的軍士以旬假和節假。 從現有史料記載來看,宋真宗時期官員約一萬餘人。此外,還有數十萬在各級官署中服役的胥吏,以及各級武職人員及其家屬。其中,文武官員每年可休傳統節假,還有新設假日。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工商業最發達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水準最高、官吏的俸祿最高的朝代,是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的時期。

反腐舉措

宋真宗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穩定,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 趙恆濟繁榮,國家強盛,史稱「咸平之治」,將北宋王朝推向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而它的締造,得益於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舉措。

第一,宋真宗有一個傳諸後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頒布了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潔。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

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

五是明察,要勤於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

六是勤課,要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種弊端。這《文武七條》均是廉政之舉,是統治者的苦心孤詣的安排,也是老百姓們的熱切期望。

第二,宋朝有一整套嚴謹有效的官員選拔任用制度。宋代嚴明賞罰,官員有試用期,試用官員轉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員保舉,按規定,官員不得保舉曾犯有貪污罪的官員轉正。自然而然,官員的貪污行為也就相應減少了。

第三,建立了一整套監察官員的瀆職懲處制度,選拔的標準和職務迴避制度。宋朝對具有紀委職責的監察官員有着嚴格的規定,甚至監察官違反出巡制度都要遭受處罰。還特別規定了監察官失察,自身貪暴受懲處的制度。對於失察德監察官,宋真宗實行嚴厲的處罰。

首先要「鯁亮感言」,廉潔無私,糾纏不避權貴;其次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從政的實踐經驗。

軍事經濟 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和約之後急速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總額已達15085萬。 宋真宗畫像可以說,如果沒有1004年的和約,就沒有公元1009年的繁華似錦。在宋朝,經濟發達,尤善商賈,儘管趙宋的面積、初期時的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像1009年這般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仍頻,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官員接觸錢財的機會也由此多了起來。然而北宋時期官員贓罪(貪污)的現象卻減少了,尤其與相距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

財政增收

人口與稅收從996年北宋戶口451萬戶,財政2224萬,1021年北宋戶口867多萬戶。人口是見證國家繁榮的高效統計工具,每一個朝代都務必面臨這一問題,以清朝乾隆年間為例,人口已經達到3億。那麼1021年北宋人口是將近900萬戶,每戶有多少人呢?假如答案是5人,整個國家人口也達到了4500萬,還沒有浙江省人口多,可見歷史上的北宋人口發展在沒有計劃生育的限制下,已經達到了極限。這是農業為主的封建社會不敢想象的數字。更令人稱奇的是北宋初年僅有戶650萬左右,1102年全國有戶2,000萬財政15085萬,北宋大觀三年戶數達2,088萬,人口約11,275萬。人口終於突破一個億。可見,也是按照我推算的每戶5人多點算出的。財政增加12861萬,人均財富增加3倍多。 農業真宗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景德年間,專門製作瓷器的地方(原名白崖場)的昌南鎮遂改名為景德鎮,貿易盛況空前,史稱咸平之治。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9月,宋真宗外出「觀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儀仗後,竟自發地歡呼「萬歲」。宋真宗在統治前期就這樣樹立了自己的「仁義天子」形象。總而言之,宋真宗在即位之初,廣開言路,勤政治國,政治清明,經濟日趨繁榮。

宋真宗在位25年,且統治時期治理有方,戶口增加416萬戶,財政增加12861萬。人均財富增加3倍多。他以拉動內需反腐倡廉促經濟發展,使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公元1004年,遼宋雙方在澶淵交戰,宋朝獲勝。

歲幣

宋真宗決定就此罷兵,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定澶淵之盟,這是宋朝向番方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這雖然給人民加大了負擔,不過為民族關係作出了貢獻,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宋真宗也是詩人,他比較著名的詩有《勵學篇》《勸學詩》等,宋真宗死後葬於永定陵。

宋真宗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注意節儉,政治較為安定。因治理有方,深受百姓愛戴擁護。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機制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國力比較強盛,繼位後開創「咸平之治」。宋真宗在北宋經濟的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的局面。

文化民族外交 背景

大宋國的北邊有一個比大宋建國還早的遼國。在宋真宗上任前,兩國之間已有多次較量,雙方大體旗鼓相當,互有勝負。不過,從總體看來,大宋有由主動進攻轉向被動防禦的趨勢。不同於歷史上其他那些大一統的王朝,北宋的北邊沒有那道萬里長城可以依賴,而且由於幽雲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北部一帶)沒能收復,戰略要地盡失。中原北部就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遼國騎兵隨時可以南下飲馬黃河。

措施

為了抵禦遼國騎兵,宋真宗採用了宋太宗時的辦法:多開溝渠、多種水田。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還在今徐水周邊,引鮑河水以「隔限敵騎」。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又以定州為中心,開挖連接唐河、沙河、界河的運河,有效地限制了敵方騎兵。除了開河渠外,還大力推廣一種「方田」,就是在田地內開挖方格式的水渠網。有的水渠達五尺寬,七尺深。宋真宗在開挖河渠的同時,還大搞屯田,積糧備戰,並啟用老將曹彬威懾武將。他還親自選拔精兵強將,對火兵器也給予了重視。宋軍人數從太祖末期的66萬人(作戰部隊35萬人),增加到真宗末年的91萬人(作戰部隊43萬人),大部分都是這一時期增加的。

平定叛亂 公元968年正月,後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開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曾任開封府尹。真宗因為是太宗第三子,雖與長兄楚王趙元佐同為元德皇后所生,同為嫡子,但是輪不到繼承皇位。當時因真宗的長兄趙元佐發瘋、次兄趙元僖暴死,這才輪到他繼承皇位。淳化五年(997)被立為太子。太宗於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咸平」。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長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當大哥趙元佐因趙廷美之死發瘋、二哥趙元僖暴死之後,他有幸成為太子。太宗駕崩後,他又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好在有左丞相呂端及時相救,他才得以登基。

與久經沙場的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繼續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政治上趨於保守。

咸平之治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咸平之治。

澶淵之盟 建於真宗時期的定州敵塔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 澶淵之盟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咸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真宗朝名相寇準,對宋遼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寇準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着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或許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太宗比較信任他。

公元1004年春,遼國承天太后蕭綽、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 宋真宗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汴梁(東京)。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恆問計於群臣。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 趙恆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陽),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準和遼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了如下條約:

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1]

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國,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宋真宗趙恆像盟約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四十多年來的敵對狀態,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同時,宋、遼形成長期並立的形勢,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發生,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歷史評價

縱觀中國歷史,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好與壞。真宗在的位25年,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北宋比較強盛,史稱「咸平之治」。 但對外政策上卻有軟弱之心,遼國入侵,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雖然他們說服宋真宗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但真宗畏於遼軍氣勢而就此罷兵,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良、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定澶淵之盟。使宋朝向番方納貢換取和平的惡例開始,導致此後的宋朝君主都一貫如此。

宋真宗統治後期善用人才,以王欽若和丁謂為宰相。同時又信奉道教和佛教,稱受天書,封泰山、祀汾陽,修建了許多寺廟。真宗這樣說來還是一位明君。

宋真宗時,冶鐵工藝進步,鐵製農具日益普及,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進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景德年間,專門製作瓷器(原名白崖場)的昌南鎮遂改名為景德鎮,貿易盛況空前。[2]

軼事典故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真宗御駕親征,宋遼簽訂澶淵之盟,開創了以輸歲幣求苟安的惡例。真宗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是個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他對正經事兒沒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動作方面,卻是勝人一籌的。史稱他「性傾巧,敢為矯誕」。宋真宗偽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他看出真宗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戰爭呢? 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才行。」接着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為搞出來的,只不過人主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並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難道真有這麼回事嗎?那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麼幹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為之前寇準已被排擠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慮王旦是否肯附從。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於聖意,估計不會不同意。」果然,經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裡是什麼美酒,那裡面盛的全是美珠!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為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宋真宗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皇宋通鑑》)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後,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櫃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陳堯叟、丁謂等益以經義加以附和。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 這樣鬧騰了一陣之後,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上表請求真宗封禪。真宗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為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為封禪度經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 王欽若一到乾封(今泰安縣)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荒唐皇帝」 戲迷的艷遇,娶女戲子做皇后。

劉娥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她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了。一歲時,她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她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台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成為女明星。

18歲時,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着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開封,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台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她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

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說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馬,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里。趙恆的奶娘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說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裡,偷偷去和她見面。

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恒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老公趙恆。

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占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裡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史稱「劉皇后」。趙恆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制了一個國家的政局。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占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裡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

封禪泰山 宋真宗在位時,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粉飾太平,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內憂外患」日趨嚴重。在東封泰山歷史中,宋真宗是完全不具備封禪泰山的資格和能力的。因為在宋真宗統治時期原本就存在着內憂外患、民不聊生。但是宋真宗為了能夠去封禪泰山,他就欺騙天下老百姓,營造了一種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假象。首先,宋真宗就和王欽若在國家各個地方,製造了很多祥瑞之兆,以此來表現太平盛世,這樣就使自己能夠達到封禪泰山的條件。然後王欽若與一些大臣就伺機行事,請求宋真宗東封泰山。當偽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真宗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宋真宗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總計這次「東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內,前後花了四十七天時間,演繹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而宋真宗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封禪泰山的最後一位皇帝。這用去了大量的錢財,國庫空虛,為日後宋朝的財政危機種下了禍根。從此以後,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再也沒有皇帝東封泰山,封禪泰山的歷史從此結束。 這場由王欽若執導、宋真宗主演的鬧劇雖然暫時結束了,但真宗並沒有停止其「以神道設教」的事業,那些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三年以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真宗又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大禮。可以說,一直到死,他都把這類自欺欺人的舉措視作維繫其政權命運的紐帶。[1]

參考文獻

  1. 宋真宗(趙恆),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