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濾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超濾膜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超濾膜是一種用於超濾過程能將一定大小的高分子膠體或懸浮顆粒從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高分子半透膜。 以壓力為驅動力,膜孔徑為1~100nm,屬非對稱性膜類型。孔密度約10/cm,操作壓力差為100~1000kPa,適用於脫除膠體級微粒和大分子,能分離濃度小於10%的溶液。

結構

這種高分子聚合膜具有不對稱的微孔結構,分為兩層:上層為功能層,具有緻密微孔和攔截大分子的功能,其孔徑為1~20nm;下層具有大通孔結構的支撐層,起增大膜強度的作用。

功能層較薄,透水通量大。一般先製成管式、板面式、卷式、毛細管式等各種型的組件,然後組裝多個組件在一起應用,以增大過濾面積。膜的超濾過程在本質上是機械篩濾過程,膜表面孔隙的大小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超過濾膜能分離的溶質(高分子或溶體)為1~30nm大小的分子,它排斥的物質除膜的特性外,還與物質分子的形狀、大小、柔度及操作條件等有關。早期的超濾膜用玻璃紙、硝酸纖維膜等。

製作材料

通常由各種高分子材料製成,如醋酸纖維素類、醋酸纖維素酯類、聚乙烯類、聚碸類、聚酰胺類以及芳香族聚合物類等。

應用領域

超濾膜已廣泛用於工業廢水和工藝水的深度處理,如化工、食品和醫藥工業中大分子物質的濃縮、純化和分離,生物溶液的除菌,印染廢水中染料的分離,石油化工廢水中回收甘油,照相化學廢水中回收銀以及超純水的製備等。此外,還可用於污泥濃縮脫水等。

性能表徵

性能用純水透水率平方米·小時和截留分子量和截留百分率表示。純水透過率越大越好,截留率一般要求>99%。高質量的超濾膜孔密度很大,孔徑分布很窄。

結構分類

按結構分有非對稱膜和對稱膜兩種。前者具有較密緻表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並具有有序排列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 屬於表層過濾; 後者為各間同性,沒有皮層,孔隙都是一樣的,屬深層過濾。工業用為非對稱膜,其組件形式有中空纖維式、板式、板框式、管式等。成膜材料有纖維素、醋酸纖維素、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碸、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改性丙烯酸聚合物、交鏈的聚乙烯醇、磺化聚碸及聚碸酰胺等。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分離、濃縮、純化各種生物製劑、藥品和食品工業、血液處理、廢水處理以及超純水製備時的終端處理裝置。

超濾技術

超濾(ultrafiltration,UF)技術是介於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分離技術,平均孔徑為3~100 nm,具有淨化、分離、濃縮溶液等功能。其截留機理主要包括膜的篩分作用和靜電作用,過濾介質為超濾膜,在兩側壓力差的驅動下,只有低分子量溶質和水能夠通過超濾膜,從而達到淨化、分離、濃縮的目的。超濾膜技術應用範圍廣泛,最早使用的超濾膜是天然的動物臟器薄膜,最初的超濾一直作為一項實驗工作而沒有得到發展,直到 20 世紀70 年代,超濾技術才進入工業應用的快速發展階段。目前(2018年),超濾膜材料已從醋酸纖維素(CA)擴大到聚苯乙烯(PS)、聚偏氟乙烯(PVDF)、聚碳酸酯(PC)、聚丙烯腈(PAN)、聚醚碸(PES)和尼龍(PA)等,截留分子量從 103發展至 106。由於超濾具有設備簡單 、占地面積小、相態不變、操作壓力低、材料要求低、設備簡單等特點,其應用範圍也從研究領域迅速延伸至實際應用領域,如電子、醫藥、電泳漆、飲料、食品化工、醫療和廢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