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級卡拉維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級卡拉維爾英語:Super-Caravelle),或稱超級快帆,是法國南方飛機公司(Sud Aviation)的一種早期的超音速客機設計方案。後來由於英國法國在1962年決定合作開展超音速客機的計劃,超級卡拉維爾和布里斯托爾223同樣成為協和飛機的技術基礎[1]

歷史

與當時其他以跨大西洋飛行為目標的中遠程超音速客機設計方案不同,超級卡拉維爾只是一種中型的短程超音速客機。在卡拉維爾客機研發銷售成功之後,法國南方飛機公司希望以這種先進設計來作為卡拉維爾的換代產品。而當時以戴高樂總統為首的法國政府也十分支持國營飛機製造商研製超音速客機,並提供了資金援助。法國南方飛機公司在1960年開展設計工作,和達索公司聯合進行研究,並在1961年的巴黎航空展上公開了「超級卡拉維爾」計劃。

超級卡拉維爾是一種採用兩台噴氣發動機巡航速度為2.2馬赫、可載客約70人的中程超音速客機,並且擁有後來協和飛機同樣具備的S型前緣三角翼[2]。相對協和飛機的頭錐,超級卡拉維爾的設計較為保守,只有機鼻雷達罩尖端一部分能夠在起飛、降落時下垂,為飛行員提供更廣闊的視界。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超級卡拉維爾可以載客70人並以超音速飛行約2000至3000公里,並不具有跨大西洋飛行的能力,因此其大小、航程對法國航空在歐洲非洲的航線可說是十分適合。

1950年代的英國也正在進行超音速客機的研究,當時英國布里斯托爾飛機公司受英國政府資助,提出了布里斯托爾198(Bristol 198)計劃,是一種裝備6具渦輪噴氣發動機、可載130名乘客並以超音速進行跨大西洋飛行的超音速客機。方案後期經修改後,布里斯托爾飛機公司又推出了布里斯托爾223(Bristol 223),設計同樣是一種採用三角翼、裝備4具發動機、巡航速度為2馬赫、可載客約100人並能夠進行跨大西洋飛行的超音速客機。 在研發過程中,兩國的研製團隊關係甚為密切,經常交換意見。至1960年代初,這兩種設計已經初步進入建造原型機的階段,但由於投資龐大,英國政府遂要求已經合併了布里斯托爾飛機公司的英國飛機公司在國際間尋找合作夥伴。而最終英法兩國能夠就超音速客機計劃達成共識並開展合作,主要是因為兩國的設計方案十分接近,在速度、航程、氣動布局等方面均有極大的相似性,合作研製有助於平均負擔費用。另一方面,當時波音707、道格拉斯DC-8迅速占據歐洲民航客機市場的大量份額,法國總統戴高樂不願意看見歐洲市場被美國飛機製造商壟斷,因此也鼓勵兩國合作,加快研發進度,爭取在美國的超音速客機出現之前搶占市場。合作計劃並非由兩家公司制定,而是由英法政府以國際條約的方式商議。在法國總統戴高樂和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提議下,合作計劃草案於1962年11月28日正式簽訂,同時也標誌着「布里斯托爾223」和「超級卡拉維爾」兩大方案正式合併,並成為日後協和飛機的基礎。而實際上,在協和飛機計劃開始初期,兩國曾打算研製兩種超音速客機滿足不同航空公司、不同航線的需要,分別為以布里斯托爾223為基礎的遠程型(6,000公里),和一種以超級卡拉維爾為基礎的短程型(4,400公里),但與潛在客戶推銷兩種機型後,發現航空公司對短程的超音速客機興趣不大,最終也取消了短程型的計劃。

而英法合作的協和飛機研製項目正式啟動後,「超級卡拉維爾」這個名稱後來被法國南方飛機公司改為用於卡拉維爾客機的改進型(SE-210B)。

視頻

超級卡拉維爾 相關視頻

客機系列 法國航空公司空客A380 北極航線 巴黎飛往洛杉磯
走進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近看陣風戰鬥機製造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