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人遇狗(《二戒》其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言曰②: 我善獵,與若中分③。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粱肉④,待之以人禮⑤。狗得盛禮,日益倨⑥,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言曰②: 「我善獵,與若中分③。」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粱肉④,待之以人禮⑤。狗得盛禮,日益倨⑥,獵得獸,必盡啖乃已⑦。或嗤越人曰⑧: 「爾飲食之,得獸,狗輒盡啖⑨,將奚以狗為⑩?」越人悟,因與分肉,多自與(11)。狗怒,齧其首(12),斷領足(13),走而去之(14)。

夫以家人豢狗(15),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16)!

(《伯牙琴》)

注釋

①越人遇狗——本文是鄧牧《伯牙琴·二戒——學柳河東》的第一篇。柳河東即柳宗元,作有雜文名篇《三戒》。鄧氏此作,即效其體。越:指越地,略當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等地。②人言——象人一樣說話。③與若中分——若:你。中分:即對半分,平分。④粱肉——精美的食物。⑥待之以人禮——以對待客人的禮節款待它。⑥倨(ju)——傲慢。⑦必盡啖乃已——必定全都吃光才罷休。啖(dan): 吃。⑧嗤(chi)——譏笑。⑨輒(zhe)——即,就。⑩將奚以狗為——又要狗幹什麼。奚(xi): 何。(11)多自與——多給自己一些。(12)齧其首——咬他的腦袋。(13)領足——脖子和腳。(14)走而去之——離開他而跑掉。走: 跑。(15)夫以家人豢狗——把野狗當作自家人來養。夫: 發語詞。豢(huan): 餵養。(16)幾何不敗也——哪有不失敗的呢。

賞析

本文作者鄧牧,因為慨嘆知音難遇,把自己的詩文集題名為《伯牙琴》。集子中的《二戒》,包含兩篇互為姊妹篇的短文,寫了兩樁值得警惕,讓人們引為鑑戒的事情,本文即是其中之一。文章仿效柳宗元寓言體雜文《三戒》的手法,寄深刻的含意於虛構的故事之中。我們尋繹其意旨所在,須聯繫作者的思想及其所處時代的情況,知人論世,據以衡文,才能領悟其深文譏刺的弦外之音。

鄧牧三十三歲時,宋亡於元,這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最重大的變故。這位以「異端」 自居,大膽抨擊封建專制,又堅決反對民族侵略和壓迫,具有民族氣節的思想家,心懷深切的憂憤,為了總結宋朝亡國的教訓,寫下了《越人遇狗》這篇刺世妙文。文中的情節很簡單:一個糊塗的越地人,輕信一條野狗共獵平分的諾言,便引狗入室,待如上賓;但所獲獵物都被野狗獨吞,當糊塗的主人試圖改變這種情況時,結果被狗咬死。顯然,這裡的「越人」,是用來影射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的; 而狡詐兇殘的惡狗,則是蒙古貴族的化身。宋、金對峙時期,腐敗的南宋王朝不思奮發圖強,矢志抗金,而是希圖借重蒙古的兵力打敗金人,以求自己的苟安。蒙古貴族將計就計,先施展「遠交近攻」伎倆,約宋共同滅金,並許諾成功後以黃河以南之地歸宋。待到金朝滅亡,蒙兵盤踞中原之後,便大舉揮師南下,滅亡了南宋王朝。這慘痛的亡國教訓,作者處在殘暴的統治之下,不能徑情直遂地說出,於是以其智慧的筆墨,通過越人和狗的故事,作了曲折而恰切的反映。文章最後寫道: 「夫以家人豢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 」簡煉而精警的評論,一語破的。作者以帶有狼性的野狗為喻,提醒人們要充分認識侵略者的本性,決不可引狼入室,倚為臂助,驕之縱之,以致反受其害。可見,這篇披着故事外衣的諷刺小品,蘊含着對重大社會政治問題的深刻檢討和批判。它寫作上的特點,突出表現在主題的重大性和尖銳性上。在這方面,比之柳宗元的《三戒》,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極簡練的文字,把文章寫得既生動又富於層次和波瀾,也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個特點。全文只用了一百一十個字,先寫狗「下首搖尾」,謊言騙人,寫出其媚態可掬,信誓旦旦;次寫越人「喜」引狗歸,盛禮相待,表現其輕信受騙,昏聵糊塗;再寫狗日益傲慢,得獸「盡啖」,寫出其前恭後倨,本性貪婪;最後寫狗咬齧越人,斷其「領足」,寫出其凶相畢露,恣睢暴戾。一篇百字短文,竟寫得如此騰挪跌宕,生動形象,很可見出作者驅遣語言的功力。[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