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北鎮隸屬于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地處船營區北部,東、北與昌邑區九站街道、孤店子鎮接壤,南與歡喜鄉相連,西與永吉縣樺皮廠鎮毗鄰,距船營區人民政府駐地2.5千米,區域面積39.1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越北鎮境域屬興隆區;1999年,由沙河子鄉改為越北鎮。截至2018年末,越北鎮戶籍人口為18590人。截至2020年6月,越北鎮下轄2個社區、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和平路68號。

2018年,越北鎮有工業企業135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1]

經濟

下轄9個行政村,一個駐鎮單位,69個自然屯,總戶數 6620 戶,總人口 26866 人,農業人口17404人,非農業人口4739人,流動人口6614人,耕地總面積3839.9公頃。吉林船營經濟開發區位于越北鎮域內。 越北鎮重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治理河道4公里,修建暗渠2處,新打機井5眼,"村村通"工程總長86.8公里。投入350餘萬元改善飲水條件,"十五"期間累計植樹19萬株,綠化村屯6個,鄉村道路11公里。連續五年無重大火災發生。環境衛生有了新改觀,新建垃圾中轉站1座,垃圾箱30餘個。計劃生育工作多年來接受、市、區雙線檢查保持優異成績。新建2400平方米社會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後將大大改善集中供養人員生活條件。

鄉鎮企業

全鎮域內有各類企業750餘戶,涵蓋工業、交通、建築、化工、農業等13個行業近200種產品,較大型企業主要有恆通高壓電器公司,天池葡萄酒公司、東泰鍋爐公司、春光牧工商公司、創嘉貿易公司,台灣惠舜電子精密元件製造、溫州鵬飛照明電器、雙士藥業、福源館玉米主食腸等企業。到2005年末,招商引資額達10億元,引進項目57個。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6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1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實現1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034元。

全鎮從2004年取消農業稅,2004、2005年發放糧食直補和良種直補333萬元。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05年全鎮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0:50:40,二、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明顯上升。2005年糧食種植面積和 產量分別比2001年增長64.4% 和75.7%。2005年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2001年增長102%。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果品種植面積達1064公頃,葡萄、金紅蘋果、香水梨、李子四個品種獲得了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引進新品種45個,推廣新技術32項。組建了肉牛、葡萄、蔬菜、花卉等6個專業協會。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五年共輸出15683人次。

科技興農

船營區越北鎮張久村2社周艷麗等10多名婦女在雙紅山葡萄酒莊的溫室內繁育左優紅葡萄樹苗,一些男村民則用車給葡萄樹上農家肥。如今在越北鎮,採用農家肥栽培果樹已經成為果農獲得高收入的手段之一。他們統一註冊的"沙河子"牌葡萄、金紅蘋果、李子和香水梨也都因此獲得了A級綠色食品證書。

越北鎮現有果樹1071公頃。為提高果農的收入,他們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規劃了綠色葡萄基地、綠色金紅蘋果基地、綠色李子基地和綠色香水梨基地。近兩年,他們依託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市農科院等科研單位,通過現場指導等形式對果農進行科技培訓,宣傳生產綠色食品的重要性。在改變生產手段的同時,他們也改變着生態環境。經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所檢驗中心檢驗,越北鎮生產的果品符合綠色食品標準。通過發展綠色食品,越北鎮有550戶農民受益。沙河子村農民王明江栽培0.6公頃葡萄,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曉光村農民辛鳳文種植1公頃的南國梨、李子、杏和0.1公頃的葡萄,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

組織建設

越北鎮在吉林市船營區總工會領導下,堅持"哪裡有職工,哪裡就要建立工會組織"和"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的組建原則,乘勢而上,把握契機全力抓建會;借勢而行,黨工共建合力抓建會,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工會運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條"黨工共建,帶促互動,一體化推進"的具有特色的工作路子。基本形成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非公企業建立"一會"、"一支"(即工會、黨支部),沒有黨員或黨員3人以下的非公企業建立"一會"、"一員"(即工會、黨建聯絡員)的黨工組織體系。

提高認識找准位置

提高認識找准位置,創新黨工共建新思路 以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是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的推動力。新企建會遇到較為普遍的問題是:私企老闆認為建會多餘,是多個"對手"來監督,多個"婆婆"受管制,多繳份經費划不來;個別私企員工有一種妄自菲薄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是"游擊隊",比不上國企"正規軍",態度冷漠。民營局黨委在私企黨建中也遇到五難:企業老闆不願建;企業黨員數量少不夠建;個別黨員觀念淡化,怕被"炒魷魚"不敢建;個別黨員因失業下崗心態變異,不想建;缺乏制約機制不好建。這些現象雖不是主流,卻是一種不良傾向。他們通過法制教育,黨章學習,認清了兩種關係,解決了兩個認識,形成依照《工會法》抓建會,遵照《黨章》抓黨建的良好氛圍。

加大工作力度

加大工作力度,營造黨工共建新格局

按照區委提出的"加大力度,黨工共建,分類指導,形成機制,培樹典型,滾動發展,帶促互動,構築雙贏"的指導思想,營造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帶促互動,一體化推進的新格局。

依靠黨的領導,統攬黨工共建全局。一是思想上重視。黨工共建列入區委工作日程,特別是區委主管書記的重要日程。親自聽取區委組織部、區總工會、民營局黨委黨工共建工作匯報。區人大、政協等領導親自在工會的文件上簽署意見給予支持。二是組織上加強。建立領導機構,區委成立了以主管書記為組長,聯繫工會工作的副區長,組織部長、區人大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為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攬組織部、總工會、工商局、民企局、各鄉鎮街黨(工)委,實行統一領導,協調指揮。三是政策上保證。經主管書記批准,區委辦公室轉發區總工會《關於開展"百日攻堅"活動,加快新建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出台關於做好黨工共建工作的意見。四是工作上支持。區委召開了有組織部、區總工會、民營局黨委、越北鎮等單位領導和部分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參加的黨工共建座談會。區委主管書記深入到基層調研指導,親自給職工講職業道德建設課,講黨工組織作用和黨工共建工作。

構建機制促規範

構建機制促規範,拓展黨工共建新局面

黨工共建必須有相應的工作機製作保證。在黨工共建中構建了四種運作機制,使企業的黨工班子拓展出"工作互促,活動互融,信息互通,陣地共享"的新局面。

協調通報制。在新建企業組建工作中,不能工會一家唱"獨角戲",要一家呼,百家應。為了實現黨工共建目標,他們把先建立工會組織而又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及時向民營局黨委通報,民營局黨委在企業先建起黨組織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的也及時向區總工會通報。信息互通,雙向促進,使黨工共建有機協調發展。 2、兩級聯席會議制。為了建立穩定暢通的聯動機制,把黨工共建工作落到實處,他們分別建立起區和非公企業兩級聯席會議制度。一是建立以區委組織部、區總工會、區民營經濟發展局黨委為主體的區級黨工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通報黨建工建狀況,研究共建中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二是在已經建立黨工組織的企業建立起企業級黨工組織聯席會議制度,就各自組織建設,活動計劃,企業發展等重大問題交流思想,出謀劃策,為企業和職工構築雙贏。

薦優納新推評制。非公企業發展黨員工作,實行工會推薦黨的積極分子、黨組織培養考察發展的制度。一些企業在黨組織接納新黨員時,都要通過工會組織職工代表評議發展對象,以利提高黨員質量,有力地促進黨組織建設。

"雙愛雙評"激勵機制。在私營企業中廣泛開展以熱愛企業的優秀職工、熱愛職工的優秀經營者為內容的"雙愛雙評"活動,使之成為加強黨工組織建設,增強活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調動職工和經營者兩個積極性,共同推動企業發展的行業。

新農村建設

按照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的要求,越北鎮將以設施葡萄綠色食品產業化為主的葡萄旅遊觀光基地建設為主要示範內容,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為技術依託,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突出"一村一品",通過特色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村生態和生活環境改善目標的順利實現,建立一個新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

成立由村兩委班子主要領導、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有關專家、村葡萄專業技術協會會長等人員組成的沙河子村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工作辦公室,按示範村的建設內容要求,組織協調實施,做好村民的宣傳動員工作,把試點村的示範建設內容、奮鬥目標、生產任務宣傳到戶、到人,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發揮越北鎮的地理優勢

發揮越北鎮的地理位置、地勢和當地小區氣侯條件等優勢,以《設施葡萄綠色食品產業化生產》為主,採取多種栽培形式、多個優良品種進行旅遊觀光基地建設。從資金、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構建出一套完善的保障機制。

多元化體系

與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密切配合,建立多元化科技服務體系。以科技專家特派員、村葡萄專業技術協會為主,建立科技諮詢服務專家隊伍,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開展農民專業技術培訓。重點推廣優質、高效葡萄生產技術。建立村科技信息網站,搭建科技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可靠的技術、政策和市場等信息服務,推進葡萄特色產業生產、觀光、經營信息化。[2]

鄉鎮名人

程子夫,33歲,是吉林市船營區越北鎮曉光村村民。1995年,程子夫在吉林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做木匠,這時他聽說村裡的碗石山荒山無人承包開墾。出於無法割捨的對大山的熱愛,他下定決心要開墾這片荒山。

當時他已經結婚,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家裡的人都反對他放棄優越的工作而去開墾荒山。但是程子夫認準了這條道,經過程子夫的多次勸說,父親同意了他的想法,並答應同他一起開墾荒山。程子夫隨即與村里簽訂了承包碗石山三十年的合同,同時到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的手續。 剛開始種果樹時,雖然有父親做"技術監督員",可是結出的果實大多是不能賣的,辛勤的勞作不但換不回一分錢,還要自己搭進去很多積蓄。為此很多人說他傻,他的兩任妻子先後與他離了婚。

但程子夫沒有退縮,他認為通過自己的摸索,一定會取得成功。這期間他不斷收集果樹栽培方面的書籍、報紙,然後與父親研究,對症下藥,每年他種的果樹質量都有所提高。

1997年,他又自己動手在山上蓋起一座小房,雖然無水無電,但他仍樂得逍遙地獨自一人住在山上栽植果樹。程子夫告訴記者,經過他八年的艱辛努力和精心培育,他在一萬多平方米的荒山坡上育出了一千餘株果樹,昔日的荒山綠意蔥蘢了。現在他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將自己的果園變成生態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