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紅工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越紅工夫 |
中文名: 越紅工夫茶 別 稱:條紅茶 產 地:紹興市 特 點: 色澤烏潤,外形優美 |
越紅功夫亦稱 條紅茶。紹興市所產 工夫茶稱越紅工夫茶,初制茶稱「越毛紅」。民國時,市已有少量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 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 珠茶外銷受阻,為適應向蘇聯及東歐國家出口紅茶的需求, 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茶區改制紅茶,亦由珠茶改制紅茶。1957年,紹興青壇紅茶初制廠和 諸暨市山口紅茶初制廠生產的「蘭花香型」紅茶受到中國茶業公司好評。[1]
基本特點
越紅工夫系浙江省出產的工夫紅茶,以條索緊結挺直,得實勻齊,鋒、苗、顯,淨度高的優美外形稱著。越紅工夫茶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味純正,湯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越紅毫色銀白或灰白。
製作工藝
1、萎凋 50年代,天氣明朗時,萎凋為日光萎凋,即在室外將青葉均勻地攤放在清潔的地面上或竹製品上,攤葉以葉片基本不重疊為度,攤至一定時間進行翻葉;遇陰雨天,改為室內自然萎凋,即將青葉攤放在茶廠內萎凋架上的萎凋簾上進行萎凋,但日光萎凋較難掌握,室內自然萎凋,時間較長。
50年代中後期,紹興縣稽東一帶利用當地生產土紙時使用的類似於土坑的烘紙設施,在陰雨天進行加溫萎凋,效果良好,後經改進在紹興縣其餘產區推廣,之後得到省生產部門肯定,加以總結推廣。
60年代初,紹興市紅茶產區推廣萎凋槽萎凋,萎凋葉質量穩定,生產效率提高,逐漸成為主要的萎凋方式。70年代,紹興縣茶場製成連續萎凋機,工效更高。萎凋槽萎凋,操作上主要是掌握好溫度、風量、攤葉厚度、翻葉、萎凋時間等因素。
一般鼓風氣流溫度控制在35℃以下,做法是,春季採用加溫萎凋,而夏秋季氣溫高,只鼓風不加溫。雨水葉和露水葉,需要加溫萎凋的要先鼓風,吹乾葉子表面水分再加溫。風量根據葉層厚薄等情況而定,攤葉厚的,風力要大些,薄的要小些。 越紅工夫攤葉掌握「嫩葉薄攤、老葉厚攤」的原則,攤放時把葉子抖散,攤得均勻,並使葉子呈蓬鬆狀態,做到厚薄一致。萎凋過程中要翻抖幾次,將上層茶葉翻抖到下層。雨水葉、露水葉在萎凋前期適當多翻抖。
當萎凋葉葉形萎縮,葉質柔軟,茶梗不易折斷,手捏葉子成團,鬆手時葉子緩慢散開,葉色轉為暗綠,表面光澤消失,茶葉的青草氣減退並散發出萎凋葉特有的清香時為適度。
2、揉捻 揉捻是工夫紅茶製造的重要工序。飲紅茶要求滋味濃,而綠茶要求耐沖泡,故紅茶在揉捻時細胞破壞率比綠茶高。要達到80%以上,成條率要達到80-90%。
由於萎凋葉一經揉捻實際上便開始發酵,而發酵時溫度不能太高,故揉捻車間要求低溫高濕,夏秋季,在揉捻車間經常灑水,以降低環境溫度,增加濕度。
制紅茶的揉捻機揉筒直徑比制綠茶的揉筒大,一般為90厘米和65厘米。揉捻時分2-3次揉,加壓同綠茶一樣,掌握輕一重一輕的原則,當揉到條索緊卷,茶汁充分外溢,並粘附於茶葉表面時,即可進行發酵。
3、發酵 發酵是越紅工夫茶品質形成的關鍵過程,在這道工序中,茶葉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綠葉變紅,形成紅茶獨特的色香味。揉捻結束後將揉捻葉放置竹框裡進行發酵。發酵工序需掌握的關鍵因子是溫度、濕度、通氣條件及攤葉厚度等。
發酵時,茶葉中內含物質氧化放熱,葉溫升高,故室內氣溫以25℃左右為宜,一般葉溫比氣溫高2-6℃較為正常。發酵時,如溫度過高,內含物質反應激烈,製成毛茶後香低、味淡、色暗;如溫度過低,則發酵時間延長,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各種化學變化不平衡,影響品質。
因此在高溫季節要採取措施降溫,春季氣溫過低時,就應加厚葉層以利保溫,必要時就採取加溫措施。發酵時要保持高濕狀態,要求相對濕度在95%左右,因此要常噴霧或灑水。發酵時需消耗大量氣氣,發酵場所要空氣新鮮、流通。同時,攤放茶葉時抖松,不能壓緊,在發酵過程中,要翻拌一、二次,以利於通氣。
攤葉厚度同葉溫及通氣條件密切相關,一般攤葉厚度為8-12厘米。氣溫低時要攤得厚些,氣溫高時要薄攤。嫩葉及葉形小的茶葉要薄攤,老葉及葉型大的茶葉要厚攤。發酵時,葉色及香氣是逐漸變化的,到發酵葉呈銅紅色,出現蘋果香時為發酵適度。
如發酵不足,則製成干茶後,青澀味重,紅得不勻,紅中帶綠,評茶術語稱之為「花青」;如過度則香氣低,滋味淡、葉底烏暗。
4、乾燥 越紅工夫茶的乾燥採用烘乾,一般分毛火和足火兩次進行,中間需加以攤涼。毛火需高溫快烘,目的是迅速以高測破壞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使發酵過程中的酶促化學變化立即停止,減少不利於品質的變化;同時攤葉要薄,到烘至七至八成干時出烘乾機,攤一些時間使茶葉變涼,在攤涼過程中茶葉中的水份重新分布,這樣有利於烘至足干。
足火要低溫慢烘,這時茶葉含水量已較低,溫度低一些,利於充分發揮香氣。攤葉要比毛火時厚一些,當烘至紅茶色澤烏潤、香氣顯露、茶葉達足干時即完成初制。
功效
1、提神消疲
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加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它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利尿 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3、消炎殺菌 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4、解毒 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此外,越紅工夫茶功效還具有防齲、健胃整腸助消化、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輻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