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宏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宏亮相片來自google搜尋

趙宏亮中國笙製造家,河北省涿州市人,被中國民樂學會樂改委評為「中國民族樂器十大製作師」,1986年起跟著祖父趙伯純學習製笙,為趙家笙的第三代傳人。由他製作的笙在笙管上通常會刻上「河北趙宏亮製」六字。

趙家笙

「趙家笙樂器製造有限公司」創立於於1980年代末期,原名「宏亮樂器廠」,創始人為趙伯純、趙宏亮祖孫二人。趙伯純從北京民族樂器廠退休後回到老家,將技術傳給長孫趙宏亮。 2011年,其生產的「趙家笙」牌樂器被評為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被中國民樂學會評為中國民族樂器研發與示範基地。趙家笙公司歷經十年的時間研究系列中、低音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中國唯一生產此笙的廠家。 趙家笙的產銷量向為中國首位。

河北省涿州市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趙家笙」牌樂器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仍依靠傳統手藝打造的精品笙代表,在制笙界是一塊金字招牌。2011年「趙家笙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趙宏亮作為「趙家笙」第三代傳人,在承載榮譽的同時,也肩負起了更大的責任。


家族傳承與笙結緣

從涿州市區驅車來到「趙家笙」所在的豆莊鄉南寺村,便看到坐落在一戶老屋老宅里的趙家笙樂器科技有限公司。趙宏亮笑意盈盈地介紹說:「每年我都會種一架葫蘆,專門用來做笙斗。找到這片葫蘆架,也就找到我家了。」

進入主屋內,各式各樣的「趙家笙」布滿了廳堂,兩台重達120公斤的巨笙格外引人矚目,更是顛覆了筆者對「笙」小巧玲瓏的最初印象。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趙宏亮說,這是《詩經•小雅•鹿鳴》中描寫古代宴請賓客場景的句子,傳唱至今已有2000餘年,而笙這一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至今也已有3000餘年歷史。時至今日,笙在中國民族交響樂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 1986年,趙宏亮剛滿16歲。他爺爺趙伯純從北京民族樂器廠退休回家後,仍對摸索了一輩子的笙念念不忘,想將制笙的手藝傳給後人,年輕好學的趙宏亮就成了第一人選。起初,趙宏亮一百個不樂意,後來老人擔心自己一身技術無人傳承便有了心病,身體每況愈下,孝順懂事的趙宏亮最終決定放棄學業,跟著爺爺一心一意學制笙。

要想真正掌握制笙的技藝,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年少的趙宏亮深知一定要苦心磨鍊技藝。「笙的每個部件,都得靠手工打磨,尤其是簧片,它是笙的主要發音部件,更是整個樂器的靈魂。」趙宏亮回憶,他剛開始學制笙時,有時候會一整天側著身子細細打磨簧片,時間一長,手上布滿老繭,被工具弄傷手是常事。但當自己親手打磨的簧片安裝到笙里,奏出美妙的音符時,趙宏亮心裡充滿自豪感,他捧著人生中第一把自己做的笙愛不釋手,從此也愛上了這個行當。

十年研發只為一「笙」

「你看這些大傢伙,這可是經過我們創新的三十六簧新型系列中低音笙,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趙宏亮驕傲地說。

新型系列中低音笙由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和倍低音笙組成,具有做工精細、外形精美壯觀、聲音渾厚統一、操作簡便省力等特點,給演奏者帶來極大方便。這一套低音樂器的研製為我國民樂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宏亮及其團隊背後付出的辛苦

不管是管弦樂隊還是民樂隊,沒有低音的樂隊是不完整的。但長期以來,因為技術等原因,中國的民樂隊里沒有可以相應的低音樂器,「我們的目標就是想讓中國的民樂隊使用中國的民族樂器,讓民樂隊真正名副其實。」為此,趙宏亮費足了心思。

從21世紀初開始,他專門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讓幾個工人放下手頭工作,專心研發。傳統笙斗都是共用一個器室發音,趙宏亮琢磨著:分開發音會不會更好?說干就干,但很多次,當一個笙樣品做出來,卻無論如何都發不出想要的聲音,研發進入了瓶頸期。趙宏亮因為巨大壓力,頭髮大把脫落,時常難眠。後來,趙宏亮研發團隊終於找到解決辦法——發音管、按鍵為銅質材料,擴音管使用馬林巴式鋁質金屬材料,採用單列式發音室。獨立發音功能改變了笙簧片共用一個箱體的傳統發音方式,這種笙的氣箱只起分配和控制氣流的作用,按鍵採用多次接力技術,使動能提增,鍵噪降低,而且靈活美觀。由此一來,趙宏亮製作的笙音更低,音色更美,音量更大,音準和靈敏度更高,維修保養也更方便

現在,他們生產的中、低、高音鍵笙,各種傳統笙、蘆笙被中央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日本華樂團等各大專業演出團體,以及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廣泛使用,並獲好評,「趙家笙」也因此填補了中國民樂史上的空白。

弘揚國粹籌建笙文化園

趙宏亮熱愛笙文化,他腰間有一個精巧的掛墜引人注目。「這是明代用牛骨做的笙模樣的小物件,還有一個四層的小香盒,可以放香丸。」趙宏亮對它愛惜不已,「笙不僅僅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樂器,更蘊含著中國千百年來的智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文化和技藝可不能在我手裡失傳了。」讓他欣慰的是,晚輩們都打心底熱愛著笙和笙文化。

趙宏亮的兒子趙廣闊從6歲開始便接觸制笙這項老手藝。為了更了解笙,他還專門向民樂表演藝術家拜師學習吹笙。現如今,他常常跟著廠里的老師傅學習,「制笙,簡單來說也有13道工序,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到各個車間的各個崗位上去學習,爸爸時不時地也會指導我。」趙廣闊說。趙宏亮的侄子趙嘉珩才上高中,每到寒暑假,他也儘量抽出時間去北京學習吹笙,「我現在會的曲譜不多,還得繼續學習。」現場,他用笙演奏一曲,笙音悅耳空靈。

如今,趙宏亮正籌劃著建造一個集製作、教學、專業研討、實踐教育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他說:「建造這個基地就是希望能真正弘揚笙文化,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笙的文化、歷史、製作工藝,讓民樂乃至更多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

外部連結

趙家笙-樂器 官網

視頻

 

科技煥發三千年樂器的「笙」音 —趙宏亮

參考文獻

制笙大師趙宏亮:一生做笙 一生為笙

訪趙家笙-- 趙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