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跋紹興辛巳親征詔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跋紹興辛巳親征詔草》是辛棄疾寫的一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原文

使此詔出於紹興之初,可以無事仇之大恥②。使此詔行於隆興之後③,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詔與此虜猶俱存也,悲夫!

嘉泰四年三月門生棄疾拜手謹書④。

鑑賞

宋高宗紹興辛巳年(1161)年,金兵再度南侵,宰相陳康伯勸高宗趙構親征,並草擬了一份氣勢激昂的詔書。這次出征在採石(今安徽當塗北)確曾擊敗了金兵,取得小捷。此後,曾有過有利於北伐、收復失地的良機。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統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再錯過機會。四十幾年後的辛棄疾重讀這份曾給朝廷帶來勝利的詔草時感慨萬端,他既痛惜「直搗黃龍」的抗金良機的坐失,又痛恨投降派的醉生夢死、苟且偷安,同時懷着對勸勉皇帝親征的主戰派的景仰與思念和對國運興衰的關注、重視,寫下了這篇精短的跋文。

跋文的大意是:假使這篇詔草發布在高宗紹興初年,可以免除侍奉敵人的奇恥大辱;假使這篇詔草實行於孝宗隆興年後,就可以完成史書上少見的奇勳大功。而今,這份詔草和這個仇敵卻還同時存在,實在是可悲啊!

跋文共四句話。最後一句點明寫作時間和作者。文章以假設詞「使」字開始,給人以起勢突兀之感,悲憤之情溢於紙上。兩個排比的假設句式,作了兩種明知是虛幻卻充滿希望的「假想」,既抒發了無法彌補的遺恨,又集中宣洩了在作者心中鬱積已久的憤懣與感慨。第三句則以一陳述句式擺出當今的情況來作對照和自嘲,最後以一聲「悲夫」的長嘆打住,給人以簡潔有力,意味深長,極度悲痛而不能長歌當哭的辛酸感和悲憤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