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跟着楊升庵嘗美食(朱曉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跟着楊升庵嘗美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跟着楊升庵嘗美食》中國當代作家朱曉劍的散文。

作品欣賞

跟着楊升庵嘗美食

說起成都的明代學者,必提楊升庵,其學問、人品在當時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現在走進新都區馬家鎮的升庵村,卻看不到楊升庵的更多遺蹟,穿越歷史時空,我們只能在此憑弔一位學者。至於楊升庵與美食的故事,流傳下來的也很不少。

話說楊升庵少年時的一個春節,他和堂兄弟到新都郊外的世耕莊賞梅,大家忍不住吟詩作對。到天快黑了,他還在一心推敲詩句,同伴們提來一盞大油燈掛在梅枝上,並在梅樹下擺下酒肴,吃起晚飯來。這時候的楊升庵就來了靈感,寫下了一首《賞梅》:「疏梅懸高燈,照此花下酌。只疑梅花燃,不覺燈花落。」這樣出其不意的詩句,讓大家讚不絕口。

新都名物桂花糕也與楊升庵有關。傳說桂湖的桂樹是他從月宮裡採摘下來的。有一天晚上,他做夢爬上了桂花樹,折下了桂枝,回到書房。在二十四歲時,他果然高中狀元。而桂花糕是明末新都縣一個叫劉吉祥的小販,從楊升庵的故事中得到啟示,將桂花收集起來,用糖蜜浸漬,並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糖拌和,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這桂花糕至今仍享譽巴蜀大地。

楊升庵還與火鍋有着緣分。相傳,他到了京城之後,體驗京城的繁華都市生活,自然就增加了不少見聞,且拜大儒李東陽為師。有次隨父親楊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弘治皇帝藉此得一上聯,上聯云:「炭黑火紅灰似雪」,要眾臣囑對,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此時,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谷黃米白飯如霜」。其父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皇上龍顏大悅,當即賞御酒一杯。

楊升庵雖然不是以美食家著稱,但對美食美味有獨到的見解,比如鮰魚又稱鮠魚、江團。是中國淡水名貴魚、著名的長江四鮮之一,楊升庵曾將鮰魚稱之為「粉紅雪白,鮰美堪錄,西施乳溢,水羊胛熟。」又如鱖魚,在《異魚圖贊》里,他是這樣記錄的:「石桂之魚,天仙所餌,猶有桂名。鱖借音爾,流水桃花,真隱永美。」可見對於食物與食材也是有一定的觀察力的。

三十七歲時,楊升庵被貶到邊地雲南。從此就在雲南傳播中原文化。在雲南流傳着許多與他有關的掌故。一首《漁家傲·滇南月節詞》,可謂是雲南的美食地圖,有「雕梅點蜜」、「餌塊雕盤」、「雞骨香馨」等記錄。他還稱大理的弓魚為「魚魁」。楊升庵在雲南的三十多年間足跡遍及滇西北和滇南,結交了一批朋友,也是有了眾多的詩酒唱和,這其中就有不少美食的記錄。

永昌產黃山羊,詩人張含請楊升庵到他家裡吃飯,煮一鍋羊肉雜碎湯,配蔥、姜、花椒、大葉石龍尾,肉香與植物芳香混搭,調出羊湯悠悠的香氣。後來,張含家廚做了紅燒羊肘,他吃了大加讚賞。後來,這道菜就成了宴客的壓軸。因紅燒羊肘是楊狀元喜愛的一道永昌私房菜,於是,江湖就傳為「狀元肘」。

敘永北部的小鎮江門鎮,為川雲東路和永寧河必經之地。自洪武年間鑿通水陸兩道之後,交易頻繁,行人絡繹。這就催生了江門葷豆花,楊升庵居雲南三十多年間多次往返江門品味豆花煮酸菜的美味。而吳三桂反清稱帝,途經江門,下令隔河祭拜九鼎山寺,其祭品中就有這道菜。如今這葷豆花也是家常飲食的一種了。

楊升庵好酒,在雲南所喝的酒是「濁酒」,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米酒。而在諸多川酒當中,他最愛的是瀘州酒。畫家陳洪綬曾繪了一幅《升庵簪花圖》,這是楊升庵醉酒之後,居然面塗粉脂,頭綰雙髻,髻插鮮花,身着女裝在街上遊走的場景。電視劇《三國演義》里的那首著名的《臨江仙》,就是楊升庵醉酒之後的傑作。

有意思的是,作家李書崇在《人間味道》里將楊升庵所力薦的菜餚歸入公館菜,「即富貴人家、官僚名流家食」。照楊升庵的家境來看,其日常所食用的食材,不說是天下一等,但在當時也還是最值得稱道的。也許正因如此,楊升庵的菜餚才被列為公館菜吧。

在楊升庵的四百多種著作中,對飲食的記錄則主要集中在《升庵外集》當中,而這些飲食記錄則不妨看作是楊升庵的美食觀。如現今流行的「餑餑」一詞,《升庵外集》里記錄:「北京人呼波波,南人訛為磨磨。」波同餑音,可見餑餑在明代就有。清以後的宮廷御膳房專門設有餑餑局,為皇室做美點。從宮廷流傳到民間,這也是公館菜的發展趨勢。 [1]

作者簡介

朱曉劍,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成都文學院駐院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