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跨季節的雨(吳延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跨季節的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跨季節的雨》中國當代作家吳延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跨季節的雨

凌晨不到六點,起床時依然聽到窗外雨聲潺潺。昨晚夜半醒轉時就已聽到最後一場秋雨的淅瀝碎語,今兒立冬,沒想到這一場秋雨跨越季節,從秋一直下到了冬。

早自習必須去的,從教以來,沒有特殊情況,如出差、重病起不了床等,我一定到校看看孩子們,這是我當班主任以來給每一屆學生的承諾。不是為了標榜什麼,而是給學生一種意識——責任在身,不可懈怠;另外就是牽掛,牽掛學生在路上的情況,如果不到校,學生髮個短信就放心,不發短信就得打電話問問,以免出現交通事故什麼的,不能及時處理而成巨患。近三十年了,重病沒有過,除非出差,每早必到,從未爽諾。

今天早自習沒課,我便打算走着去,為鍛煉計。撐一把傘,闖進寒風裹挾的冷中。雨下的並不大,但足以打濕衣褲,地上已經積了雨水,看來雨下得時間夠長。突然記起宋代劉敞的詩,「冷雨欲成雪,高風催過雲」,真是寫活了立冬風雨的景況;又想及呂本中的詩句,「參差寒葉樹,林鳥獨依棲。發變心同素,年遲日向西」,雖天寒葉隕,發素年遲,我尚不覺日暮呢!我穿了一雙老北京布鞋,須得躲避着水窪,跳來轉去,像極了玩「跳房子」遊戲的孩子。想起孩提時,心裡不禁暖暖的。出了北家屬院向南的幾百米路,路燈沒有亮,黑漆漆的,不辨雨水深淺。不走大道吧,不時有機動車,上學的孩子又多騎電動車,下着雨,視線受阻,有安全之患。我便踅上了馬路牙子,路牙子紅磚鋪就,雖不甚平整,但相對安全。法桐葉子上的雨珠集聚夠多,不勝其重了,落下來,像暴的雨點,急促而有力,打在傘背上,「嘭嘭」有聲,還真有點兒聞隱隱戰鼓的況味。學生宿舍樓靠道,起床燈光頗映亮了一片綠化帶,依稀能看清馬路牙子上的水窪。路牙子上的水窪多且深,須時時在意,處處小心,便影響了走路的速度,還是轉到正道上吧,正道上沒有水窪的。轉上正道,我像往常一樣挺胸大踏步走,竭盡步幅之大,竭儘速度之快,以期到校後身上能微微出汗。可不一會兒,便覺得布鞋前頭濕透,雨水已浸入鞋中,原來路上雖沒有水窪,但雨水還是有的,快走撩起的雨水甩到鞋面上,不幾步路便浸透了鞋子。只好又轉到馬路牙子上,跳來轉去,轉來跳去,像一隻猴子。想象快五十的人了,在路上蹦跳,如在白天,肯定會遭人譏笑的。

路口的交通信號燈閃閃爍爍的,提醒着行人:安全重於泰山,生命高於一切。而因是早晨,機動車少,上學的孩子,趕早市的小販,鍛煉的行人便無視信號指示,加之細雨濛濛,路口便亂紛紛的,無秩無序。驀地想起電影裡街道景象的快速鏡頭——飲食男女,匆匆忙忙,東來西往,接踵摩肩,如此紛紛擾擾,浮浮躁躁,又怎麼將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校門口擁擠着各種送孩子上學的車輛,喇叭聲、剎車聲、叮囑聲、不時因擦碰發出的尖叫聲,混合着冷漠的雨水,在初冬的蕭肅里凌亂而張皇。一個孩子讀書,一家人不安生,真是道盡了中國式家庭,中國式教育的無奈與悲涼。可是又有哪一個家長能坦然孩子在惡劣天氣下的安全呢?這種幾十年司空見慣的景象依然讓我感慨萬端,唏噓不已。回想曾經的一個學生在大學給他室友說,我三年早自習沒缺過,室友都很驚訝,現在想來,我的每早必到又何嘗不是放不下啊!如此的無法放手,不知我們的孩子何時能獨立前行。

爬上五樓,到了教室門口,身上的汗便出來了。六點十分,孩子們已基本到齊,他們對我的出現已見怪不怪,各自將頭埋進書堆里苦讀。還有幾個未到的,一摸口袋,手機忘家裡了。我曾經給學生說過,如果遇上惡劣天氣,可以晚到幾分鐘,安全第一;如果特別惡劣,可以不來,在家學習。這幾個孩子應該都在家學習呢。

走出教學樓,這場跨季節的雨還沒有停的意思,看來今天無法去德興街散步了。在路口的紅綠燈左轉,跳來躍去,迤邐而行,那是家的方向……[1]

作者簡介

吳延彩,男,山東省夏津縣人,中學高級教師,任教語文學科。曾參加過全國詩歌大獎賽獲二等獎,零星文字曾在《意林》雜誌刊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