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不拾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路不拾遗)
前往: 導覽搜尋
道不拾遺
dào bù shí yí

近義詞 :路不拾遺

反義詞 :打家劫舍

出 處 :《韓非子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道不拾遺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為dào bù shí yí,意思是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

鄭簡公謂子產曰:「國小,迫於荊、晉之間。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子產曰:「臣閉其外也已遠矣,而守其內也已固矣,雖國小,猶不危之也。君其勿憂。」是以沒簡公身無患。

一曰:子產相鄭,簡公謂子產曰:「飲酒不樂也。俎豆不大,鐘鼓竽瑟不鳴,寡人之事不一,國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戰不輯睦,亦子之罪。子有職,寡人亦有職,各守其職。」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廕於街者莫有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反。三年不變,民無飢也。[1]

譯文

鄭簡公對於產說:「鄭國小;又夾在楚國和晉國的中間。現在內城外城不完整,兵器鎧甲不齊備,不能用來應付意外事變。」

子產說:「我對外關閉得已足夠嚴了,在內防衛得已足夠牢了,雖然國家不大,也還不認為會有什麼危險。請您不必為這件事擔憂。」因此直到鄭簡公去世,國家一直沒有禍患。

另一種說法:子產擔任鄭相,鄭簡公對子產說:「喝起酒來都沒法盡興。放祭品的器具不夠大,鐘鼓竿瑟不夠響,我的事務不能專一,國家不安定,百姓不太平,耕戰之士不能和睦相處,過些也算你的過失了。你有你的職事,我也有我的職事,咱們各自管好自己的職事吧。」

子產下朝後,經過五年的政事經營,國內沒有盜賊,路不拾遺,桃樹棗樹的果實遮蔽街道,也沒人伸手去摘,錐子刀子丟在路上,三天內就「有人送回,這種情形,其後三年不曾改變,民眾沒有挨餓的。

典故

戰國時期,秦國積弱積貧,私鬥嚴重。秦孝公任命商鞅大良造,對他言聽計從。商鞅制定新法,將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廢除。這次變革,在歷史上被稱為「商鞅變法」。

商鞅主張,不管是什麼人,只要為國家做出了一定貢獻,,就應該對他進行獎勵,比如說,種田種的好也要獎勵,織布織的多也要獎勵。他廢除貴族世襲制度,使得朝廷賜爵以軍功大小為標準。他鼓勵耕織,發展農業生產,大搞水利建設,規定生產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而對觸犯刑法的人,不管是誰不講情面,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由於商鞅積極推行變法,秦國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軍隊紀律嚴明,士兵們都心甘情願地為國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社會秩序安定,民風非常淳樸,人們晚上睡覺連門窗都不用關,在路上丟了東西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拾走。

從此,被山東六國鄙夷的秦國,依靠變法越來越強大。

視頻

道不拾遺

參考資料

  1. 道不拾遺,在線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