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踉跫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踉跫操》作者: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1]

踉跫操

文學創作

楊慎存詩約2300首,所寫的內容極為廣泛。因他居滇30餘年,所以「思鄉」、「懷歸」之詩,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謫滇時,妻子黃娥伴送到江陵話別,所作的《江陵別內》表現別情思緒,深摯淒婉。《宿金沙江》描寫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豈意飄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沙萬里樓。」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對,襯出離愁的痛苦。

楊慎在前七子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風氣較為流行的時候,能別張壘壁。他廣泛吸收六朝、初唐詩歌的一些長處,形成他「濃麗婉至」的詩歌風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峽《竹枝詞》9首[2]描繪山川風情,頗得樂府遺韻。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風範。《於役江鄉歸經板橋》:「千里長征不憚遙,解鞍明日問歸橈,真如謝姚宣城路,南浦新林過板橋。」抒發行役倦苦的情懷,情致綿細,別出新境。楊慎又廣為采攬「桑間濮上」的民歌的長處,以豐富自己詩作。如《送余學官歸羅江》,全用綿州民歌,後綴四句送行語,構思新穎,別致清新。

視頻

踉跫操 相關視頻

楊慎文武雙全,大明難得的才子,卻落到如此地步
楷書 | 楊慎詩句 | 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參考文獻

  1. 《升庵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作品人物網,2021-06-06
  2. 竹枝詞(九首),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