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踏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音是tà dì,漢語詞語,意思是歌舞時以腳踩踏地面為節拍。中文名 踏地 別名 蹋地 出處 《趙飛燕外傳》 解釋 歌舞時以腳踩踏地面為節拍 拼音 tà dì 注音 ㄊㄚˋ ㄉㄧˋ

解釋

1.亦作"蹋地"。亦作"蹹地"。2.歌舞時以腳踩踏地面為節拍。3.踩地,蹬腳。激憤時的動作。4.席地而坐時兩膝拱起,以足着地。 [1]

出處

趙飛燕外傳》:「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靈安廟,是日吹塤擊鼓,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後漢書·東夷傳》:「舞輒數十人相隨,蹋地為節。」《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地驅歌樂辭》:「老女不嫁,蹋地喚天。」隋慧遠《涅槃經義記》卷一:「世人悲怨,相別種種:或有拍頭,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時拍頰,或復蹹地。」《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鷰子即回,踏地叫喚。」明·徐渭漁陽三弄》:「禰(禰衡)對曹(曹操)蹋地坐介。」

示例

蔡倫東漢時的蔡倫,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得沒法活了,被送進皇宮裡做了太監。他原先沒有讀過書,老太監見他可憐,告訴他做太監也得有文化,才能接近皇帝,受到重用。於是他就在老太監的指導下發憤讀書。蔡倫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他很重視實踐,讀書時也專挑那些講打鐵繅絲紡麻一類容易實踐的書來讀,並且讀了以後還要親自去實踐一下。他有時到打鐵作坊去掄幾下鐵錘;有時到紡織作坊去繅絲紡麻。蔡倫工作起來很仔細,所以樣樣事情都能學得會,做得好。皇帝看蔡倫聰明勤快,辦事可靠,就提拔他作了尚方令,專門負責製造宮廷用品。蔡倫看到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木牘寫成的,十分笨重,連大臣給皇帝的奏章也是一大捆竹簡或木牘,一份奏章就有好幾十斤,讀起來很費勁。當時紙雖然已經有了,但是還很粗糙,不適宜用作書寫。 蔡倫想,如果把紙改進一下,把它造得又輕又薄又白,就能用來書寫了。他從紡織作坊里揀來亂絲、麻頭等廢品,再加上破布破漁網樹皮等做原料,進行試驗。一次試驗失敗,再做第二次。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獲得了成功,製造出了適用於書寫的紙。蔡倫改進造紙技術有功,皇帝封他為龍亭侯。他製造出來的紙就被稱為「蔡侯紙」。蔡倫從一個沒有讀過書的文盲,經過努力學習,既讀了書,並且通過實踐,成了一位改進造紙技術的專家,為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