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蹲踞,漢語詞語,拼音是dūn jù,意思是兩膝彎曲,腳底和臀部着地蹲坐着。 [1]
解釋
兩膝彎曲,腳底和臀部着地蹲坐着。 踞坐。古人以此為野蠻無禮的舉動。 蹲或坐;蹲。 指獸類蹲立或踞伏。
出處
《淮南子·說山訓》:「以非義為義,以非禮為禮,譬猶倮走而狂人,盜財而予乞者,竊簡而寫法律,蹲踞而誦詩書。」 《周書·於翼傳》:「狄人雖蹲踞無節,然咸憚翼之禮法,莫敢違犯。」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四回:「又有那攧錢的,蹲踞在地上,共有二十餘簇人。」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 柳青《種穀記》二十:「趙德銘把一條板凳空放在門台上,也擠到區長跟前笑迷迷地蹲踞下來。」 《太平廣記》卷四三二引唐皇甫□《原化記·南陽士人》:「此人為虎,入山兩日,覺飢餒,忽於水邊蹲踞,見水中科斗蟲數升,自念常聞虎亦食泥,遂掬食之,殊覺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