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蹲踞式起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蹲踞式起跑

來自 華圖教育

中文名:蹲踞式起跑

出現時間:1896年

代表人物:托瑪斯•伯克

蹲踞式起跑,1896年雅典奧運會上美國田徑運動員托瑪斯•伯克用近似「蹲踞式」的起跑方法,以12秒整的成績奪得100米跑冠軍。這也是他繼400米賽後又一次取得勝利。 當時短跑比賽的起跑姿勢可謂千姿百態,有直立着的,有彎着腰的,也有雙手攤開的。伯克使用「蹲踞式」起跑時曾因其姿勢古怪而受到鬨笑,但在100米預賽時他以11秒8的成績創造了這個項目的第一個現代奧運會紀錄,其後又在決賽中獲得冠軍。伯克的成功使田徑界在短跑比賽中開始普遍採用「蹲踞式」的起跑技術。[1]

起跑技術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或「跑」的口令)三個環節。聽到「各就位」口令後,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體,兩手撐地,有力腿在前,兩腳依次蹬在起跑器的抵足板上,(以普通式為例)前腳距起跑線一腳至一腳半。後腳距前腳一腳至一腳半,兩個腳中軸線間隔約15厘米(約一拳半),後腿跪地;前抵足板與地面大約成45度角,後抵足板與地面成大約65度角。兩手收回緊靠起跑線後沿並掌於地面,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併攏或稍分開與拇指成「八字形」,虎口向前做彈性支撐。兩手距離比肩稍寬,兩臂伸直,肩微移超過起跑線;頭與軀幹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頸部自然放鬆,兩眼視前方半米處,身體重量均衡地落在兩手、前腳和後膝關節之間,注意聽「預備」口令。

聽到「預備」口令後,運動員可深吸一口氣,然後抬起臀部,身體重心同時前移,形成臀部高於肩、肩超過起跑線的身體姿勢。此時體重主要由兩臂和前腳支撐。前腿大小腿夾角約為90度左右,後腿大小腿夾角約為120度左右。兩腳腳掌緊貼起跑器抵足板,全神貫注,靜聽槍聲準備起跑。

聽到槍聲或「跑」的口令後,兩手迅速推離地面,兩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後擺動,同時兩腿迅速蹬起跑器。後腿蹬離起跑器後,以膝領先向前擺出,而前腿要快速有力地蹬伸髖、膝、踝3關節,把身體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此時,前腿的後蹬角度約為42度至45度,上體前傾於地面約成15度至20度角。接着迅速發力衝刺。

起跑器的安裝

起跑器安裝的方法有"普通式"、"拉長式"兩種.通常採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裝在起跑線後一腳半(約40 45厘米)處,後起跑器距離前起跑一腳半;前、後起跑器的支撐面與地面分別成40度 45度角和70 80度角;兩個起跑器的中軸線間隔約15厘米。

起跑後的加速跑

加速起跑後的跑是從後腿蹬離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間的一個跑段其任務是充分利用向前的衝力,在較短距離內儘快地獲得高速度。當後腿蹬離起跑器並結束前擺後便積極下壓着地,第一步的着地應儘量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腳着地後迅速轉入後蹬,前腿在蹬離起跑器後,也迅速屈膝向前擺動。

起跑後的最初幾步兩腳沿着兩條相距不寬的直線前進的隨着跑速的加快,兩腳着地點就逐漸合攏到假定的一直線兩側。加速跑的距離一般約為25-30米。

採用蹲踞式起跑的項目

賽項目中的短跑短跨接力項目必須採用蹲踞式起跑,具體的項目有:

100米,200米,400米,男子110米欄,女子100米欄,400米欄,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採用蹲踞式起跑的運動員

托瑪斯•伯克之後,美國早期著名田徑運動員阿爾文•克倫茨萊因也是蹲踞式起跑的採用者,在第二屆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他運用當時人們並不看好的蹲踞式起跑,以0.1秒的優勢率先衝過終點,奪得了60米比賽的第一名。

蹲踞式起跑起跑訓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