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車門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車門鄉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下轄鄉,地處於縣域西郊,蘇皖交界處,西界安徽省泗縣,距縣城10千米,轄域面積84.3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車門鄉下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車門社區。截至2019年末,車門鄉總人口為1.69萬人 。

因鄉政府駐車門,故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泗南縣石集鄉。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王溝、車門、三官3鄉合併為車門鄉。1958年,成立車門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車門鄉。境內有343國道途經,新汴河過境。

2015年,車門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6億元;財政總收入4204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30萬元;人均純收入12098元 。[1]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泗南縣石集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建立車門區。

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王溝、車門、三官3鄉合併為車門鄉。

1958年,成立車門人民公社。

1968年,成立車門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3年,恢復鄉村制,改為車門鄉 。

區劃沿革

1996年,車門鄉下轄22個行政村,分別是車門、馮莊、朱莊、陳顧莊、劉圩、王溝、秦橋、洪橋、龍廟、大劉、大屈、墩劉、周季、馬公、東莊、西莊、五里戴、崗朱、宏偉、新汴河林場、桂莊、桂灣 。

2003年,車門鄉下轄車門、朱莊、王溝、崗朱、陳龍、團結、大劉、馬公8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止至2020年6月,車門鄉下轄8個社區(行政村),其中1個社區、7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車門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車門鄉位於泗洪縣城西郊,地處蘇皖兩省交會處,東鄰青陽街道,北擁重崗街道,南接魏營鎮、上塘鎮,西與安徽省泗縣毗鄰,鄉人民政府駐地地理位置在東經118°8′、北緯33°25′,總面積84.36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車門鄉境有崗、有窪、有平原。靠西、南部丘陵崗地約3萬畝;汴河下游及淉河一帶圩區窪地約3萬畝;西部及泗青公路南側一帶平原約7萬畝 。

水文

車門鄉境內有新汴河流經。

人口

根據全國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來看,車門鄉總人口26966人,其中男性13646人,女性13320人,性別比為102.45(以女性為100);家庭戶數6811戶,戶籍人口26949人,戶籍人口男性13630人,女性13319人;按年齡來看0~14歲4507人,占總人口的16.71%,15~64歲19834人,占總人口的73.55%,65歲及以上2625人,占總人口的9.73%。截至2019年末,車門鄉境內總人口為1.69萬人 。[3]

經濟

綜述

2015年,車門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6億元;財政總收入4204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30萬元;人均純收入12098元 。

第一產業

經濟以農業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全鄉總產量在350萬千克左右,平均畝產不過50千克。之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推廣科學種田。1978年,全鄉總產達1.22萬噸,是1949年的3倍多。1980年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產量提高。1989年,全鄉糧食產量達3.19萬噸,比1978年增加2.60倍;平均畝產近400千克,是建國初期的7~8倍 。車門鄉主要農產品有蠶桑、薄皮山核桃、西瓜、大棗、葡萄、油桃、水蜜桃、石榴等。2015年,車門鄉計劃培育500畝果蔬大棚,已建成優質稻米基地4萬畝,青天線經濟林果帶3200畝,建成蠶桑基地5000畝,擁有蠶桑合作社1家、社員752戶,建有標準化蠶室1056棟、蠶繭收購站1個、烘烤站2個,使車門成為宿遷地區最大的蠶桑產業基地 。

第二產業

車門鄉鄉村工業起步較晚,1978年後方陸續興起 。車門鄉鎮村工業主要以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化工、機械加工、電子原器件、建材加工、紡織、奶產品等為主。實現工業開票收入1.8億元 。[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89年,車門鄉共有中學2所,完小19所,成人學校1所,在校學生5537人,教職員工405人 。截至2021年5月,車門鄉境內有各類學校5所 ,如下表所示。

社會保障

2015年,車門鄉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全鄉參保11800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2.7% 。

脫貧攻堅

2015年,車門鄉發放幫扶項目資金240萬元、扶貧小額貸款1893萬元,惠及農戶885戶,新增脫貧人口2534人 。[5]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因車門山得名 。相傳,古代有一販私鹽者推獨輪車從這座小山經過,山上有住家大門能過車,小山因此得名車門山。

趕集

車門集在農曆的一、三、六、八逢集。

文物古蹟

車門鄉古遺址主要有3處:其中墩劉莊和三官廟位於團結村境內,前者系新石器時代遺址,後者屬商周時代遺址;另一處位於馬公店西南龍廟村的龍王廟遺址,其狀為高約2米的土墩,面積約6.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出土的遺物有紅沙陶鼎、離、罐等。另外還有王溝村明代古橋遺存等 。[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