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輪環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輪環藤,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鐵藤Cyclea polypetalaDunn[C.hainanensis Merr.]的根或葉。分布于海南、廣西南部及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白喉,熱淋,石淋,牙痛,胃痛,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形態特徵

鐵藤,又名海南輪環藤《海南植物志》。木質大藤本,長達10m以上。小枝有縱紋,被短硬毛。葉螺旋狀着生;葉柄長3-6cm,被毛;葉片闊心形或三角狀闊卵形,長6-18cm,寬5.5-1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平,全緣,上面光亮無毛,下面被柔毛或硬毛,掌狀脈5-7條,連同網脈在背面凸起。花極小,單性異株;雄花花萼合生成壇狀,高1-2mm;花瓣4,分離,長圓形,聚葯雄蕊盾狀;雌花萼片2,深兜狀;花瓣2,微小。核果無毛,近球形,內果皮骨質,長約4mm,背部2側各具3行小瘤狀凸起。[1]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常攀援於喬木上。分布于海南、廣西南部及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

鑑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稍扭曲,直徑0.6-1.5cm。表面淺棕色,有縱向紋理和支根痕,彎曲處有橫裂紋。質稍硬,斷面灰黃色。氣微,味苦。葉破碎,完整的葉闊心形,長6-18cm,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全緣。表面黃綠色,下表面被毛茸,掌狀脈5-7條較明顯。質脆。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1.肌松作用

2.有廣譜抗菌活性。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腹痛、腹瀉,消化不良,蛇咬傷,胃痛和疔瘡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寒。」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利尿止痛。主治咽喉炎,白喉,扁桃體炎,尿路感染及結石,牙痛,胃痛,風濕骨痛。外治癰瘡,無名腫痛,毒蛇咬傷。」

《藥學學報》1983,18(7):535:「民間用於急性胃腸炎,胃痛,腹痛,風濕疼痛及蛇咬傷等。」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止痛。[2]

主治

咽喉腫痛,白喉,熱淋,石淋,牙痛,胃痛,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炮製

採集加工

根,全年可采,除去鬚根,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葉,春、夏季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