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駁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載駁船 |
中文名: 載駁船 所屬類型: 運輸船舶 常用類型: "拉希"型和"西比"型 別稱: 子母船 |
載駁船,目前較常用的載駁船主要有"拉希"型(Lighter Aboard Ship,縮寫為LASH)和"西比"型(Seabee)兩種。[1]
簡介
載運貨駁的運輸船舶。又稱子母船。載駁船用於河海聯運。其作業過程是先將駁船(為尺度統一的船,又稱為子船)裝上貨物,再將駁船裝上載駁船(又稱母船),運至目的港後,將駁船卸下水域,由內河推船分送至目的港裝卸貨物並待另一次運輸。載駁船的優點是不需碼頭和堆場,裝卸效率高,停泊時間短,便於河海聯運。其缺點是造價高,需配備多套駁船以便周轉,需要泊穩條件好的寬敞水域作業,且適宜於貨源比較穩定的河海聯運航線。因此,雖然早在1963年美國就建造了第一艘載駁船,但未得到很大發展。
按裝卸駁船的方式載駁船分為門式起重機式、升降式和浮船塢式。門式起重機式載駁船在兩舷側鋪設門機軌道,用門機在船尾裝卸駁船;升降式載駁船在船尾設有升降平台裝卸駁船,並備有輸送車送駁船就位;浮塢式載駁船裝卸駁船時,母船先下沉一定深度,打開船首或船尾的門,使駁船浮進浮出,此種載駁船不需配備起重設備,但需在水深較大的水域中作業,在使用條件上受到了限制。
LASH載駁船
攜帶駁船的遠洋船舶。這些駁船常在不同地點裝貨,再拖到遠洋船舶(有時稱作母船),然後吊上或浮上甲板。越過大洋以後,將這些駁船卸下,再拖到不同的目的地。然後,該遠洋船舶再接受另一批已裝好貨的駁船。設計這種船舶使得特別的港口設備不再必需,並避免了轉船和由此而產生的額外費用。這種載駁船的一種是LASH船(即Lighter aboard ship)。
類型
"拉希"式LASH
"拉希"式載駁船,又叫普通載駁船,是數量最多的一種載駁船。單層甲板、無雙層紙,艙內為分格結構,每一駁格可堆裝四層子駁,甲板上堆裝兩層。為便於裝載駁船,在甲板上沿兩舷設置軌道,並有可沿軌道縱向移動的門式起重機,以便起吊子駁進、出貨艙。
"西比"式載駁船
又叫海蜂式載駁船,是一種雙舷、雙底、多層甲板船。甲板上沿縱向設運送子駁的軌道,尾部設升降井和升降平台(升降機), 其起重量可達2000噸。子駁通過尾部升降平台進、出母船而不是用門式起重機吊裝進、出母船,當子駁被提升至甲板同一水平面後,用小車將駁船滾動運到指定位置停放。
"巴卡特"型
它的船型特點是單首、雙體、雙尾(尾部是燕尾叉開形式),因此又叫雙體載駁船,裝卸方式與"西比"型相同。船舶上甲板可裝載"巴卡特"駁8-10隻;雙體間的隧道中可綁拖3隻"拉希"型駁船,載駁總數為13隻,屬小功率低速小型船舶。
"巴可"型BACO
又稱浮塢式載駁船,其主要特點是:子駁進出母船,既不是由門式起重機吊進、吊出,也不是利用升降平台的升降進出母船,而是利用載駁船(母船)沉入一定水深,用浮船塢方式將駁船(子駁)浮進、浮出進行裝卸和運輸。
參考來源
- ↑ 載駁船的發展歷史和現狀_林希勝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