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辛冬妹 最是思鄉夜無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最是思鄉夜無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最是思鄉夜無眠》中國當代作家辛冬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是思鄉夜無眠

中秋年年,年年中秋。今年中秋國慶同一天,心懷欣喜,自然而然地想起家鄉。

這個時候想念家鄉,滋味有些特別。腦海里一幕幕閃過家鄉的一草一木,人人事事,不禁念叨起李白的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想李太白的心境,在中秋與國慶「雙節」款款而來的時候,我對家鄉的那份念想,瞬間升級。

人上了年紀,說起家鄉,心裡就是別有一番滋味。是什麼滋味呢?一時又說不清。離開家鄉時間很長,都幾十年了,回家鄉的次數漸漸少了,以前每年年節是必回的,不只是母親健在的原因,是因為故鄉的那些人那些事,都還清晰,一些老輩人、同輩人,見了面笑臉相迎,問候相邀,心裡覺得溫暖,覺得家鄉的體溫沒變,神色沒變。還有,家鄉的一些印記還在。比如土泥塘、泉水井、小山沖、曬穀場。尤其是村頭的一棵大皂莢樹,樹杆粗大,枝枝粗壯,什麼季節開花、結果、采果,從不失約,是村里樹齡最老的,也是最有故事的,像村裡的長者、智者,偉岸而博愛。夏天,老皂莢樹是最大的涼棚,老老少少坐在樹陰里乘涼,貓貓狗狗的,雞鴨鳥兒的,都聚在一起,粗糙的話語,細碎的鳥語,小孩的尖叫,混亂卻溫馨。

這就是村莊,這就是那個年代家鄉的模樣,貧窮卻不乏富足,散亂卻不失秩序,樸素之美,純真之調,讓人品之不乏味,安放在心裡溫潤如初。

中秋的時候,家鄉是最有味道的。果子成熟了,家家門前屋後都有幾棵果樹,小孩子可以挨家挨戶摘,大人不責怪,小孩偷着歡。山上的野果子是一個聚寶盆,各種果子,有名的,無名的,紅色的,紫色的,醬色的,也有青色的,酸甜混合,隨手摘上一把,可以樂享幾天。那時候不會想,活着的日子,與自然的距離這麼近,分享自然的饋贈這麼豐富,而且這麼有內涵。

那時候,臨近中秋,紅薯還沒開挖的時候,我們就在小山丘上挖坑煨紅薯;芝麻熟了的時候,我們就偷幾杆吃,原生態的味道,享受真正的自然,不需要擔心農藥殘留,不需要擔心生這個病那個病。那時候的家鄉,生活是從容的,所謂快樂與幸福,這才是自然的流露。那時,中秋、國慶是家鄉的柚子、甘蔗成熟季節。滿樹的柚子,大小不一,酸甜交織;大片的甘蔗,挺拔傲立,都是我童年時光最好的陪伴,流淌在心底最純真的味道。

現在,這些堪稱自然生長的植物,有些已成故物的模樣。家鄉的土房子不復存在,小山丘的面積越來越小,稻子開花時節聞不到稻花香,聽不到蛙兒鳴;那條陪伴了整個童年的小溪、土泥塘,那棵老皂莢樹,已經淡去容顏,淡出炊煙,退隱在家鄉老去的皺紋里,消失在歲月滄桑的年輪里,融化在父輩濃重的鄉音里,有些寂寞無聲。

這個中秋,抑或是下一個中秋,家鄉,我雖然不會像以前那樣「逢節必到」,但不管歲月如何變遷,家鄉的那個坐標還在,那些粘連着血脈親情的人和事還在。在心裡的某個位置,穩穩地立着。[1]

作者簡介

辛冬妹,1965年生於江西萬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