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辛安亭,(1904—1988),字適然,山西離石人,當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通俗讀物作家。我國普通教材編寫的開路人,新中國基礎教育的奠基人。 生平1929年太原進山中學畢業後在祁縣中學任教。1931年至1935年7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35年9月至1937年12月,任山西太原師範、運城師範教師。1938年赴延安,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教材編審科科長。1949年6月,隨軍到西安、蘭州,作為軍管代表,接管了陝西師大、蘭州大學、西北師院等高校,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文教廳廳長等職。1951年8月,調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主持工作)。1961年12月任甘肅教育學院院長、黨委書記。1973年2月起,擔任了蘭州大學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76年起主持工作)等職。1984年離休。1988年12月28日,因病逝世。 生前社會兼職有: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甘肅省教育學會會長、甘肅省人大常委、甘肅省社科聯副主席、蘭州詩詞學會會長、金城聯合大學董事長等。 成長經歷辛安亭,1904年出生於山西省離石縣田家會鎮沙會則村一個貧寒之家。父親辛富昌,母親吳氏是農民。辛安亭12歲時被送進家鄉小學,畢業後考入太原進山中學,1929年中學畢業後在山西祁縣中學教語文兩年。1931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5年7月從北大畢業。在北大上學期間,民主科學校風的薰陶,抗日救國浪潮的呼喚,堅定了他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崇高理想;高師的教誨、益友的幫助,加上他勤奮好學的刻苦精神,為他畢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五四運動以來,北大是新文化思想的發祥地,這對他的教育觀念和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和許多志士仁人一樣,走科教興國道路成了他人生的志向。1935年9月至1937年12月,辛老在山西太原師範、運城師範教書期間,他因傳播革命思想,支持學生的抗日-,蹲了七十多天國民黨的監獄。偌大華北,竟放不下一張書桌。無情的現實使辛安亭認識到腐敗無能的國民黨領導不了抗日救國戰爭。1938年初辛安亭毅然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參加了革命。1939年2月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生涯。他先在陝北工學學習了一段時間,7月1日被分配到陝甘寧邊區教育廳教材編審科工作。當時邊區學校沿用的是國統區的課本,不僅知識陳舊,而且充滿了封建思想,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邊區物質條件比較匱乏,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其充實。為了適應抗日的形勢,急需改變這種教材落後的狀況。接到編寫教材的任務,使辛安亭如魚得水,報國之心派上了用場。1938年到1949年6月長達11年間,辛老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編寫教材,充分發揮了他豐厚的文化底蘊之長,先後編寫出了一大批教科書和通俗讀物。《邊區民眾讀本》、《幹部文化課本》、《新三字經》、《農村應用文》、《日用雜誌》《知識課本》等成為人們最為喜歡的書籍。從網上檢索到全國六十多個圖書館藏有辛安亭編寫的著作、讀物和教材。國家圖書館(北京)有他編寫的50多本書,上海圖書館有16本,陝西檔案館存有他在延安時期編寫的11種教材,在香港和台灣的圖書館檢索到了他編寫的40本書。據不完全統計,從1938年到1949年建國,辛安亭共出版了40多本書。當時在陝甘寧邊區,辛安亭知名度非常高,以至於人們說「政府的林主席,編書的辛安亭」。因此在延安文教大會時辛安亭被評選為教育模範工作者,得過甲等獎。 隨着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辛安亭隨軍參加了西安的接管工作,主持接管了陝西師專、商專、藝專。1949年8月,辛老又隨軍到了蘭州,8月26日蘭州解放,辛安亭任軍管會文教處長,27日,作為軍代表和陸潤林、劉善修進駐國立蘭州大學。一進校辛老就宣布蘭州大學是被保護單位,解放軍保護全校師生員工和財產安全。並明確宣布,軍管組支持辛樹幟校長繼續領導全校教務。由於辛老正確執行了彭德懷司令的指示,受到全校師生員工的熱烈歡迎和擁護,很快恢復了教學秩序,安定了人心,粉碎了有人企圖煽動部分教師外逃的陰謀,蘭大迎來了新生。1949年12月2日,辛老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的任命辛安亭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的委任狀。1950年3月17日他又接到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的任命辛安亭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廳長的委任狀。辛老立即開始領導了甘肅省的文化教育工作。但是辛老並沒有在甘肅待多久,1951年8月,根據全國大中小學生的實際需要,教育部決定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辛安亭作為全國著名教材編審專家被調到甘肅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社長、副總,葉聖陶任社長、總。從此,一南一北兩位名師一個來自蘇滬,一個來自西北延安,並肩耕耘,承擔起了新中國第一套統編中小學教材的編纂工作。兩位知識大師,珠聯璧合,交相輝映,在全國教育界一時傳為佳話。經過五年奮戰,1956年新中國第一套統編教材終於全部出版,投入使用。跟葉老的這一段合作,是辛老終生最為愜意的時光,二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二老率先編寫的教材,與時俱進,內容豐富先進,受到全國各地普遍好評,哺育培養了全國億萬青少年,為以後教材的編寫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為科教興國立了一大功。 就在志士仁人們安邦興國,為之嘔心瀝血,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同時,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也在進行着,耗費了國家的精力,耽誤了寶貴的光陰,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從1960年起國家遇到了經濟困難。1961年12月30日,辛老帶着一家老小返回了蘭州。當時全國各省都有了教育學院,甘肅還沒有,中共甘肅省委和省政府就把創辦甘肅教育學院的重任交給了辛老。辛老擔任書記兼院長,短短几年時間就將甘肅教育學院辦得有聲有色。文革期間,辛老被當作走資派和反動資產階級學術權威關進了牛棚。1970年「解放」後被安排在省教育廳領導下的中學編寫組,1973年2月任蘭州大學革命委員會副主席。粉碎-後任蘭大副校長、副書記,實際主持蘭大工作。他大力整頓教學秩序,平反冤假錯案。應該說當時蘭大在恢復教學秩序、抓教學質量方面,在全國高校中算好的,一連好幾年的赴美留學研究生選拔考試,蘭大名列前茅,出了三個全國「狀元」足以為證。 從網上檢索到,從1950年到1998年,辛安亭共正式出版了26本著作,還不包括他在人教社工作期間負責編寫的大量教材。《辛安亭論教育》、《注音兒童三字經》、《歷史歌》、《中國古代史講話》、《中國歷史人物》、《文言文讀本》、《精選古詩詞背誦手冊》、《外國歷史人物》(一、二、三冊)、《中國著名現代人物選》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全國多個圖書館藏有辛安亭著作。另外,據不完全統計,辛安亭一生髮表了二百篇研究論文,內容多在教育、文史、教材建設和通俗讀物方面。辛老一生著述宏三史,育才遍九州,給社會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據不完全統計,有的通俗讀物印刷量超過100萬冊。辛老編寫的教材和通俗讀物借鑑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教育形式,也吸收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辛老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值得我們去研究。 辛老加入民主黨派是1982年6月3日的事。1982年1月16日,民進甘肅省籌備委員會成立,當時全省只有會員七十二人,葉聖陶先生1981年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辛老受葉老的影響,加上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提出申請要求加入民進。中共甘肅省委-部考慮到辛老德高望眾,在教育界影響很大,他加入民進可以更好地聯繫教育界同仁,特批中共黨員辛安亭可以加入民進,經應中逸,牟紫東介紹,辛老78歲高齡加入了民進。辛老成為民進會員後,乾的第一件事是打旗掛帥創辦了金城聯合大學。當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如春風送暖,吹遍了神州大地,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結束了。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方面急需大量人才。甘肅省八個民主黨派醞釀籌辦一所民辦大學,由於辛老的威望,被各民主黨派一致推舉為金城聯合大學首任董事長。八十高齡的辛老興致勃勃地承擔了這一重任,殫心竭慮,東奔西走,召集各方面開會商討。協調各方關係,解決實際困難,很快辦起了甘肅省歷史上第一所民辦大學─—金城聯合大學。1988年12月28日,辛老謝世,1990年,金城聯大被解散。金城聯大雖然只存在了幾年,招了幾屆學生,但她仍是甘肅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辛老加入民進後仍擔任蘭大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甘肅省教育學會會長、省人大常委、甘肅省社科聯副主任、蘭州詩詞學會會長等十幾個學會的職務。社會工作十分繁重,但他對民進的活動十分重視,每次民進活動,八十高齡的辛老,體弱多病,仍按時參加,支持年青會員的工作。他身居領導崗位,沒有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和大家談笑風生,受到大家的衷心愛戴。至今回憶起辛老那瘦削慈祥的面容,仍栩栩如生。辛老的音容笑貌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記得在十年浩劫期間,在批林批孔時,有人污衊辛老是甘肅的孔夫子,蘭大造反派頭頭竟然提出讓辛老搬家,讓出房子讓造反派頭頭住,辛老只說了三個字:「我不搬!」造反派也沒把他奈何。在為江隆基校長平反的大會上,辛老念他在-下寫的一首打油詩:「陰魂不散理當然,肅清流毒難上難。去散妖霧躍紅日,遲早終有這一天。」受到熱烈鼓掌。可見辛老愛憎分明,立場多麼堅定。水天明教授有一次看到辛老和他的老伴抬液化氣瓶子,忙叫青年人來幫忙,結果辛老說:「一點家務小事,不要麻煩別人了。」民進蘭大支部成立時,有人提議辛老當主委,辛老說:「不妥,讓年青會員當,老的支持。」在和辛老相處的時候,我們總能感到他老人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處為人師表的高尚情操。辛老長期身處領導崗位,從來沒有整過人,甚至沒有傷害過別人,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我們尊敬的辛老把畢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嚴謹治學,辛勤耕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營造了一道亮麗的人生風景線。辛老的傑出作為,在蘭大史冊上樹起了一面鮮明的旗幟,和江隆基校長一樣,將永放光輝。他面容削瘦,心靈深處保持着老一代共產黨員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他熱愛國家,追求真理,一生光明磊落,為人師表,一言一行體現着人民教師的美德。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我們敬愛的辛老正是這樣一個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人。我們緬懷他,紀念他,學習他,要以他老人家為楷模,忠於教育事業,努力科教興國。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為發展先進文化,為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