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 |
---|
|
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全稱納粹時期歐洲被害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Das Denkmal für die im Nationalsozialismus ermordeten Sinti und Roma Europas),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一個紀念地,緊鄰德國國會大廈南側。紀念碑的設立,是為了紀念納粹德國試圖消滅當時在歐洲被稱為「茨岡人」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的一場種族滅絕運動。紀念碑的名稱「辛提人和羅姆人」不能隨意更替為「吉普賽人」,因為「Sinti und Roma」是1980年代確定的非歧視性的種族稱呼,以替代此前由外族強加的「吉普賽人(Gypsy)」、「茨岡人(Zigeuner)」等其他帶有歧視含義的稱呼。
紀念碑由以色列雕塑家丹尼·卡拉凡設計。2012年10月24日,紀念碑在時任聯邦總理默克爾、總統高克的見證下揭幕。因其被定性為「德國具有國內和國際意義的紀念地」,紀念碑由聯邦基金斥資建造,共花費約280萬歐元。
位置和建築
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位於柏林蒂爾加滕區沙伊特曼街和西姆松小路(Simsonweg)之間,離勃蘭登堡門僅百餘米,和德國國會大廈隔街相望。建築用地經由柏林州批准,並於2001年最終確定[1]。
紀念碑的設計者是以色列藝術家丹尼·卡拉凡。他設計了一個正圓形的水池(德語稱「源泉(Brunnen)」),水池的底色是「深不見底(endlos tief)」的黑色。水池的中央,是一個正三角形的石座,使人想起二戰時納粹集中營里犯人佩戴的肩章。石座上常年擺放着一支鮮花。每當鮮花凋零,石座便沉入底下,之後帶着一支新的鮮花重新升起,象徵着生命、悲傷和記憶。
卡拉凡說,深底色的水池如同鏡子一般,能讓參觀者面對這個以回憶納粹黑暗歷史為主題的地方,想到的並不是無休止的爭鬥,而是深刻的反思。圍繞在圓池周圍的信息牆上,刻着「辛提人和羅姆人種族謀殺史(Chronologie des Völkermordes an den Sinti und Roma)」。
此外,紀念碑旁的音箱中還播放着羅密歐·弗朗茨創作的旋律「Mare Manuschenge」。
建造前的爭論
1992年,德國聯邦政府批准了德國聯邦內政部的一項建議,即建造一座「紀念在納粹的種族滅絕行動中罹難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的紀念碑」。德國辛提人和羅姆人中央委員會長期以來的要求終於得到了積極的回應[2]。
關於紀念碑題詞的內容,曾經存在很大的爭議,其中的一個重點是如何稱呼這個受迫害的群體。聯邦政府曾計劃稱其為「茨岡人(Zigeuner)」,但遭到德國辛提人和羅姆人中央委員會和德國辛提人聯盟的反對,認為這個稱呼既不禮貌又不合理。另一個問題是針對羅姆民族和猶太民族這兩個少數民族種族滅絕之間的比較:辛提人和羅姆人中央委員會提出異議,認為聯邦政府所提議的題詞內容在刻意迴避這個政治迫害問題。戰後羅姆學家、政府顧問赫爾曼·阿諾德也支持中央委員會的反對意見。他認為,政府建議的題詞試圖對「茨岡人」做出這樣含糊的安撫是不得當的,因為「茨岡人」本來就不單單是納粹種族主義政策的受害者,而是遭受了來自多方面的持續的歧視和迫害。
工程和後期維護
因意見不合和長期爭論不休,本計劃於2004年就開工建設的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一直拖延到2008年12月19日才終於象徵性開工,這一天也是聯邦參議院官方為羅姆人種族滅絕計劃遇害者設立的紀念日。此後,由於藝術家和工程實施方之間意見不合,竣工時間從原先計劃的2009年推遲到2012年。柏林州政府負責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2012年10月24日,聯邦總理安哥拉·默克爾和聯邦總統約阿希姆·高克共同參與了紀念碑的揭幕儀式。紀念碑的後續維護工作由猶太人紀念碑基金會負責。
參考文獻
- ↑ 《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終於開建(Mahnmal für Sinti und Roma - Endlich Baubeginn)》,n-tv,2008年12月14日
- ↑ 時任文化部長Bernd Neumann在納粹時期受迫害辛提人和羅姆人紀念碑開工儀式上的講話,德意志聯邦政府媒體和信息處檔案,200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