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辛旗 |
辛旗,滿族,1961年12月生於北京,15歲步入社會。1979年考入河北大學,獲哲學學士,後考入廈門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5年開始從事台灣問題和中國思想史研究,多次受政府機構委託從事台灣問題專題分析,參與中國政府對台文告起草。
現任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黨組書記、副會長[1]、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2]。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黨組書記、副會長
民 族 ---- 滿族
出生地點----北京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公務員
畢業院校----河北大學
人物履歷
1979年 河北大學哲學系學生
1983年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
1985年 華藝出版社編輯部副主任
1990年 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
2000年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秘書長
2009年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人物經歷
1961年,辛旗出生於北京的一戶書香門第,父親是政府官員,母親是位工程師。從小受到家庭影響,聰穎過人,辛旗六七歲時就誦讀唐詩宋詞。他非常慶幸能夠在"文革"前就完成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對他後來的思想形成和學術道路影響至深。
60年代出生的人最珍貴的學習時代恰逢"文革",有人形容這代人是"一出生就挨餓,一上學就'文革',孩子只能生一個"的背運一代。小學時辛旗就到農村生產隊像大人一樣下田勞動掙工分,15歲步入社會,他當過機械修理工、電焊工、醫院手術室器械護士,飽經滄桑。然而他卻對自己這段經歷非常珍視,辛旗常說,自己很幸運趕上了那麼多個大時代,上承理想沸騰的"文革"時代、中經改革開放初期的新啟蒙時代、下啟中國現代化建設時代。1979年,深刻體驗了中國社會的辛旗考入了河北大學,選擇了時髦的哲學專業。這一時期的辛旗就像個"餓壞的孩子",他廣泛大量地閱讀和汲取各種知識,文史哲、政經、軍事、天文、地理、生物、藝術等各個領域無不涉足。畢業後他進入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並在職攻讀哲學、歷史學的碩士研究生,在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師指導下,開始從事中西文化比較和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研究。
80年代中,在與台灣著名學者陳鼓應、韋政通的學術交往中,辛旗備受啟發,他開始將台灣文化史作為研究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參照系。1990年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台灣社會的三階段變遷論》在台灣引起轟動,此後他又撰寫出一系列關於台灣文化方面的學術論文,如《論四十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台灣地方自治法制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等等。辛旗在研究過程中,逐漸由文化角度進而擴展到台灣問題各個領域、不同層面的研究中,由此,他於1985年進入中央對台決策諮詢名單。
人物軼事
人文關照和平統一
在良好學養和高起點的基礎上,辛旗不斷地在對台問題上提出新思路。他最早提出"過渡階段"的概念,提出未來兩岸的談判應首先從結束敵對狀態開始,互相做出有利於中國和平統一的承諾;提出"三通"之前建立兩岸經濟仲裁機構以及兩岸間接直航等等。在辛旗的思想中,"中國觀念"是兩岸無法斷開的臍帶,而中國的統一應是中華民族完成偉大復興的重要部分,是兩岸人民的共同事業。
辛旗多次赴台,對當地的社會狀況非常了解。特別是1994年他應台灣政治大學邀請擔任客座教授的三個月,幾乎跑遍台灣20多個縣市,接觸了上至政要、巨富,下到農民、小販的大量人員,深感兩岸需要更多的了解。同時,也留下一個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去中國化"如同蚍蜉撼泰山那樣根本不可能。深諳歷史大勢的辛旗堅決反對"台獨",因此有人說他是"大陸頭號主戰派"。事實上辛旗是學界最早提出"要理解台灣悲情"的學者之一,他認為台灣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50年日據時代受欺侮和東西冷戰歷史的遺留和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對台灣民眾的傷害,這些歷史都不能迴避,後來者應以包容開宏的眼光看待島內民眾的"悲情意識"。
辛旗將自己的思路概括為"一個中國、兩岸統一、漸進過渡、社會融合、民族振興"。他不僅從學術角度為政府制定台灣政策提供智力支持,還經常親身以赴增進兩岸交流,致力於兩岸社會融合。2004年台灣"大選",陳水扁憑"兩顆子彈"第二次當選"總統",國民黨試圖通過司法程序贏取選戰,辛旗預測"此路不通",但這也同時成為促成國民黨與中共正面溝通的良機。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新黨主席郁慕明相繼來大陸訪問,兩岸關係終獲重大突破,其間辛旗做了大量溝通斡旋工作。
為了更好地研究台灣問題,辛旗90年代就開始將中美關係納入視野,這個年輕的新銳學者因而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1996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為辛旗簽發了訪美邀請函。在美國的一個月里,辛旗放棄了各種旅遊的安排,密集地與美國政界、學界、研究機構進行接觸,甚至安排了與美國的超級市場管理員、農場主、高級軍官、百老匯經紀人等各色人員廣泛對話。
辛旗 |
1997年辛旗參加了上海舉行的中美兩國高層戰略研究人員對話,1998年1月他陪同汪道涵訪問日本,參加中美日三國高層戰略對話,為克林頓總統訪華做前期準備。辛旗將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台獨的精神盡熔筆下,對台灣也對世界宣示中國統一的決心。
文武張弛書生有道
儘管事務性工作日益增多,但勤奮多思的辛旗從未停止過文化領域的學術研究。這種難能可貴的研究習慣是他1992年在應台灣學界之邀撰寫《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分卷)》時磨練出來的。當時他白天研究台灣問題,工余在書房"自造山林"對談古人,耐住古卷青燈的寂寞,遊刃於學問與現實間,享受思想融會貫通的樂趣。辛旗在對台問題研究上獨樹一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路開闊,文武相濟。1990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引發了辛旗的深深思考。他試圖從宗教的角度思考世紀末人類發展的趨向和人類
文化、文明的關係,從而寫出《諸神的爭吵》一書,闡述了"文明衝突"的思想脈絡。該書的出版比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一文早三個月問世。在書中,他預言了科索沃戰爭,還預言類似"9·11"事件會在美國發生。這些研究判斷無疑使他研究台灣問題獨具眼光。
在世紀之交,辛旗開始反思20世紀人類文化發展中主導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在寂寞中完成了又一力作《百年的沉思》,其中提出了很多前瞻性的觀念,如生態文明系統的建立等等。此書在出版後的幾年裡,得不到學術界的半點回應,他頗有曲高和寡的孤獨。而今,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等概念受到政府推重,辛旗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成為學界熱點。
文人風骨博採萬家
辛旗是典型的溫文書生,談吐幽默,邏輯縝密,口才犀利。他博學而謙遜、親和而雄辯的個人風格,頗受海外人士的讚賞。
一次他在美國傳統基金會演講,組織方請來很多媒體、學界和保守勢力的人來向他提問,甚至當場爭論,辛旗舌戰四座,態度從容有禮,表述非常得體,最後主持人在總結髮言時對他的表現大加讚賞,並問他是否在美國受過教育。辛旗說:"對不起,我從沒在美國受過教育,我是完完全全在中國受的教育。"對方又接着問:"那像你這樣的人在中國肯定是非常非常少的。"辛旗立刻回答:"不對!在中國像我這樣的人何止百萬千萬!"辛旗將自己的個人風格歸於中國文化的薰陶,他知道,只有堅持本民族的文化,才會更受到尊重。而中國的知識分子應當在任何情況下表現出中國文化所給予的內涵和風骨。在深受儒家"恕"道影響的同時,辛旗保留着滿族人血液里流淌的極強韌性和不服輸的硬朗個性。在美國,辛旗與"台獨"分子當場對抗,態度堅決而強硬;在電視台與林濁水連線辯論時,他以充分的論據而令人折服。他還是個感情豐富的人,看到不平、貧困的情景就會激起他強烈的同情,他在看剛剛上映的《千里走單騎》時,忍不住淚如雨下。
學識博雜的辛旗在中國古代器物文明方面造詣甚深。他很推崇仰韶文化里特有的尖底汲水器皿。他說,這種汲水瓶放入水中,能夠自動汲水,待至一半可直立於水中,若多加一點水便會沉入水下,這帶給人"滿招損,謙受益"的啟示,這也是中國文化最獨特的一種精神:那便是中庸、和合,他本人正以此為修身之道。恰如汪道涵為他的《百年的沉思》所作序文中評價的那樣:"他既秉承傳統儒家'民胞物與'、'天人合一'的情懷,又具有現代知識分子的理性"。
辛旗還將中國文化視作對台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溝通要素。他說,人之所以爭論,是因欠缺文化做中介,共同的文化使兩岸有了很多折衝地帶,汪辜二老之間談得最投契的也是中國文化,文化就是兩岸交往的一把鑰匙。1999年,辛旗開始擔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致力於國際文化交流。曾經寫過電視片《黑白魂》《自強之路》等解說詞,主持過央視海峽兩岸論壇節目的辛旗,憑着興趣時常策劃一些節目。2014年央視播出了由辛旗策劃的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專題片好評如潮,為此片他醞釀了整整十年。
抗戰勝利70周年
抗戰勝利70年後的今天,日本右翼勢力以及東西方冷戰遺存的陰影依然存在威脅。紀念這場戰爭,不僅要銘記歷史,也要警惕現在的逆流。"不要忘記這個時代依然有弱肉強食 。"
辛旗強調,兩岸應共同保持中華民族的主體性,警惕"台獨"勢力,警惕國際反華勢力。面向未來,他表示,海峽兩岸共同的願望是和平、發展、繁榮,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兩岸人民都應負起責任,把握歷史機遇,繼承黃埔先烈的遺志。
對於即將到來的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辛旗認為,島內圍繞選舉所進行的鬥爭最根本一點在於哪一方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他指出,國民黨目前在候選人方面出現比較複雜的狀況,但他相信,國民黨方面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根據島內政治生態的發展推選出合適的人選來應對這場選戰;同時,他表示,也會高度關注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主張。"大陸方面已多次強調,黨際交流必須有共同的政治基礎。民進黨方面應認清這一點,如果堅持'台獨'立場,在黨際交流上不會有重大的轉折和突破。"
"無論台灣地方選舉結果如何,我相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辛旗闡釋,這首先是源於中華民族的自信;其次,就目前的國際環境而言,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推動祖國統一進程中採取的政策會得到國際社會充分理解和支持;第三,相信台灣廣大民眾在歷史的大勢下會做出正確選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負責。
辛旗指出,抗戰勝利70周年,中華民族處於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兩岸關係未來發展也面臨一個十字路口。歷史所形成的國共遺留問題如何解決?大陸和台灣在野勢力的分歧未來發展如何?相信負責任的政治家都不會迴避這些問題。
辛旗 |
"有分歧不可怕,關鍵是怎樣解決。兩岸應有同理心,共同為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辛旗說。
主要著作
書籍
《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卷》(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諸神的爭吵──國際衝突中 的宗教根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魏晉哲人阮籍評傳》(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版)
《文化新視野──看世界、論中國、說台灣》(華藝出版社1996年版)
《百年的沉思──回顧20世紀主導 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華藝出版社2000年版)
《轉型期的台灣政治》
《台灣憲政改革剖析》
學術論文
《台灣社會三階段變遷論》
《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與台灣問題》
《地緣政治與中國圈》
《對海峽兩岸政治談判問題的研究》
參考來源
- ↑ 辛旗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 2017-11-17
- ↑ 辛旗:兩岸應繼承黃埔精神共御外侮 ,人民網,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