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邊鄙 |
邊鄙拼音:biān bǐ,漢語詞語,意思為邊遠的地方;接近 邊界的地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邊鄙 [1]
拼音 biān bǐ
釋義 邊遠的地方;接近邊界的地方
出處 《國語·吳語》
釋義
邊遠的地方;接近邊界的地方。
出處
《國語·吳語》:"夫 吳 之邊鄙遠者,罷而未至。"
例句
《左傳.襄公四年》: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
《宋書.卷一○○.自序》:間者獯獫扈橫,掠剝邊鄙,郵販絕塵,垧介靡達。
唐·陳子昂 《為喬補闕論突厥表》:"則千載之後,邊鄙無虞,中國之人,得安枕而臥。"
唐 元結《賊退示官吏詩.序》:明年,賊又攻永破郡,不犯此州邊鄙而退。
唐 柳宗元 《祭呂敬叔文》:"邊鄙不靖,俾供輿師。"
唐·費冠卿《答蕭建》:邊鄙籌賢相,黔黎托聖躬。君能棄名利,歲晏一相從。
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二狀》:"竊念臣等,自臨邊鄙,久阻闕廷,入對清光,人臣所願。"
宋·趙師俠《萬年歡》:四七年間盛事,皇威暢、邊鄙無塵。仁恩被,華夏咸安,太平極治歡聲。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宜先遣人獻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稱曹操隔我王路,然後提兵屯黎陽;更於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分遣精兵,屯紮邊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清·李憲喬 《修堠謠》:"此邦雖邊鄙,同是天赤子。"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泰西外強敵,越國鄙遠而來,今 南洋 各島悉為占據,則邊鄙已同接壤,郊垧無異戶庭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