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邊際利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邊際利潤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邊際利潤是反映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企業增加的收益。銷售單價扣除邊際成本即為邊際利潤,邊際利潤是指增加單位產量所增加的利潤。企業的經營收益減去會計成本,所得到的就是會計利潤。按照我國的財會制度,有銷售利潤、利潤總額及稅後利潤等概念。銷售利潤是銷售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和各種流轉稅及附加費後的餘額;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虧的總額;稅後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後的利潤。

邊際利潤指產品的銷售收入與相應的變動成本之間的差額。邊際利潤是反映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企業增加的收益。銷售單價扣除邊際成本即為邊際利潤,邊際利潤是指增加單位產量所增加的利潤。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利潤(M)=銷售收入(S)-變動成本(V)

邊際利潤率是指邊際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即

U=M/S=(S-V)/S=1-V/S

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淨額—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其中:產品銷售淨額=產品銷售總額—(銷貨退回+銷貨折扣與折讓)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稅後利潤=利潤總額—應交所得稅

其中:

銷售收入也叫營業收入或者經營收入:是指企業發生在商品產品、自製半成品或提供勞務,使商品產品所有權轉到顧客,收到貨款、勞務價款或取得索取價款憑證,而認定的收入。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相反,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範圍內隨着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都是典型的變動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着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產品的耗費則保持不變。

邊際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邊際利潤總額與該期間的銷售收入的比率;或單位產品的邊際利潤與單位產品的價格之比。

綜上所述,邊際利潤首先用來補償固定費用,補償固定費用後若有餘額,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否則,企業就無收益或虧損。

邊際利潤的作用

邊際利潤的作用為:邊際利潤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邊際利潤不僅反映了企業生產效率,而且也可以用來判斷企業是否行之有效的生產和銷售產品。企業可以根據邊際利潤的變化來調整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以提高其利潤。邊際利潤還可以幫助企業評估其未來的利潤能力,即預測市場發展趨勢,有效利用資源。

邊際利潤的運用

產品的邊際利潤就是企業所實現的利潤。因此,邊際利潤的概念有以下幾個用途:

A、決定企業生產的某一產品是否應該停產。只要虧損產品存在邊際利潤(即它的銷售收入大於其變動成本),就應應該繼續生產。

B、判斷企業產品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企業生產的所有產品均有邊際利潤,則說明企業的產品結構基本上合理。

C、停止某一產品的生產必須要以其他產品增產所帶來的邊際利潤大於停產產品的邊際利潤為前提。

邊際利潤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大小,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邊際利潤=邊際收入一邊際成本;公式中的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是指在原產銷量基礎上,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銷量所引起的收入變動額和成本變動額。

術語解釋

銷售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際促銷出去的產品數量。它包括按合同供貨方式或其它供貨方式售出的產品數量,以及尚未到合同交貨期提前交貨的預交合同數量。但不包括外購產品(指由外單位購入、不需要本企業任何加工包裝,又不與本企業產品一起作價配套出售的產品)的銷售量。

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淨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