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饒鎮中心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邊饒鎮中心小學2020年11月11日,江西師範大學第十九屆赴黔研究生支教團來到黔西南州望謨縣邊饒鎮中心小學,向該校學生捐贈愛心物資。研究生支教團隊[1]長徐雅婷、副隊長尚晨昊、沈思彤、陳筱,隊員楊貴坤、朱笑騫作為代表進行捐贈。邊饒鎮組織委員喻思遠、邊饒鎮中心小學的王校長出席本次捐贈儀式,邊饒鎮中心小學近100名學生參加此次活動。
上午10時,捐贈儀式正式開始,邊饒鎮中心小學的王校長作為學校代表接受了捐贈。他代表學校向江西師範大學研支團表達了敬意,並表示,此次愛心物資捐贈是研支團送給學校最好的禮物,他從中感受到了真摯的關心。同時,他對孩子們提出了殷切希望,不忘恩情、牢記囑託,努力豐富知識、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隨後,隊長徐雅婷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並寫下深情的寄語,希望邊饒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以飽滿的熱情和刻苦的致學精神完成學業,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校園諮詢
讓山區孩子從「沒學上」到「上好學」
內容摘要:特色教育催生百花爭艷,精細管理潤得桃李芬芳。新時代,望謨縣教育界正在以滿腔的熱忱、昂揚的鬥志開拓創新,努力向優質均衡和教育現代化不斷奮進。
走進望謨縣麻山鎮卡法村,最引人注目的是紅七軍黔桂邊委卡法連隊支部遺址,掩映於一棵古樹的濃蔭下,顯得格外靜謐。這裡是我軍在貴州省建立的第一個連隊黨支部,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黔西南地區的第一個黨支部。
而與之一牆之隔的,是卡法小學。如今已改造成貴州省紅色教育示範基地。原卡法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們都走出大山,進入縣城,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同卡法小學的學生們一樣,望謨縣許許多多大山裡的「雛鷹」們,如今絕大部分都到了縣城學校讀書[2],他們的命運也由此被改變。有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未來,他們將飛得更高更遠。教育立縣戰略,奏出望謨縣着力以教育助力扶貧的動人音符。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望謨縣堅持教育政策優先落實,教育事情優先辦理,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讓孩子們從「沒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切實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最好的資源給教育最好的房屋給學生
地處大山深處的望謨縣,是一片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曾經是「貧中之貧」。2020年11月,望謨縣整體脫貧摘帽。
別具一格的建築,綠草茵茵的操場,先進的班班通多媒體……在望謨縣邊饒鎮中心小學,學生王仕軒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學校的變化。
走進最邊緣的鄉鎮——望謨縣邊饒鎮中心小學,映入眼帘的是花園式潔淨的校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塑膠運動場,高大的教學樓、宿舍樓和寬敞明亮的食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邊饒鎮是望謨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邊饒鎮中心小學的校園是邊饒鎮最亮眼的建築,學校綜合教學樓、宿舍樓、學生餐廳等一應俱全。
「以前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泥土操場,只有一棟四周土牆的木瓦結構房,共有六間教室。學生多數走讀,家離學校很遠的學生就住在一間數室里,在一個簡易棚子裡自己煮飯。「現在娃娃也有了優質的教學環境,不僅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孩子們還能享用營養午餐。」曾在邊饒鎮中心小學工作近40多年的退休教師王建輝親眼目睹學校的巨變。
窮則思變,困則求破。面對艱難的教育發展困境,望謨縣積極發揚革命老區艱苦奮鬥精神,通過翻新教學樓、改善教師住宿條件、強化信息技術、增加教學設備等一系列措施,讓教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邊饒鎮中心小學是望謨縣新建的126所標準化教育資源學校之一。望謨縣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給教育,最好的房屋給學生」,在改善辦學條件上持續發力,截至2022年初,望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4所,全部是標準化教育資源學校,其中幼兒園59所,小學51所,初中9所,高中2所,中職1所,九年制學校1所,特殊學校1所,孩子們「摸黑走山路,跑着去上學」的歷史一去不返。
好教育不光硬件要「硬」,軟件也要強。家住望謨縣打易鎮二泥村的梁秋花是一名孤兒,江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望謨支教團老師為她爭取到一名愛心人士「一對一」資助,每年資助她3000元讀完高中考上了理想大學,如今已有了正式的工作。為提高教學質量,望謨縣2015年啟動了「高中聚集、初中進城、小學留鎮、村辦幼兒園、保留必要教學點」的教育資源布局改革,借力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等政策優勢,通過特崗計劃、交流培訓等補充教師數量、提升教師素質,築牢教育扶貧的根基,讓山區娃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2022年初,望謨縣在校生54513人,小學入學率99.9%,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100%,高中入學率93%。堅決保護了適齡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高考錄取率也實現了後發趕超,2021年,望謨縣全縣高考本科錄取率從2016年的24.72%上升至50.94%。排名全州第3位。
參考文獻
- ↑ 怎麼管理好一個團隊?這四個方法很實用 ,搜狐,2023-03-07
- ↑ 讀書這麼好的事(圖),搜狐,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