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岷江源(易水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岷江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過岷江源》中國當代作家易水寒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岷江源

去年8月,我隨一個旅行團九寨溝黃龍旅遊,在導遊的催促中,在汽車的顛簸中,在身體的不適中,走馬觀花地在各個景點穿梭、遊走,疲於奔波,無法在心儀的景點長久駐足,細細品味,相反在旅途中停留了短短十幾分鐘的岷江源,卻成為這次旅行中我最難以忘懷的地方。

早晨八點,我們從九寨溝縣出發,前往位於松潘縣的黃龍,車行至松潘縣境內,氣溫陡然下降,空氣冷冽淒清,有高原特有的風吹來,窗外是高原特有的景致,這是一片平坦的土地,路兩旁有稀疏青草、樹木和星星點點散落在其間的房屋,天,是黝黑的,深邃蒼涼放眼望去,天很低,與遠處低矮的山巒相接,山上有隱隱約約的羊群在緩慢的移動,像流動的白雲。

這是一個叫做弓槓嶺的地方海拔3690米,是高原了,我想起了曾經去過的高原城市青海格爾木,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高原的風都是這樣不呼嘯、不張狂,冷冷的吹着,用那不動聲色的寒冷侵襲着一切,不遠處,那高聳入雲的的大山背後,就是青海吧?

汽車停了下來,導遊說岷江源到了,我隨着人群下了車,立刻一陣冷風襲來,我打了個寒顫,在路邊一個小小的溝渠中央,立着一塊石碑,上書:岷江源。

啊!這就是岷江的發源地,岷江,川西的母親河,都江堰的主水源,我見過和聽說過許多江河,我對它們的印象很籠統和模糊,從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在一條大江的源頭駐足,一直以來對事物追根溯源的那份好奇心,讓我在此時激動不已,一想起那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岷江,竟是從這裡流出的,它是從哪裡來的一股溪流?為什麼會從這裡浸潤出來?無數的疑問在瞬間充塞我的腦中。

我懷着敬畏和好奇,走到溝渠邊,亮晶晶的清水在溝渠中涌動,流淌,如流動的水銀,水,不斷從青草茂盛處湧出,這涓涓的細流,匯聚的卻是澎湃浩瀚的岷江啊!

一聲稚嫩的童聲,打斷我的思緒:阿姨,買個手鐲,讓我開個張吧,一個8、9歲的男孩不知什麼時候站在我面前,黝黑的臉上有一抹高原紅,那是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長年照射的結果,孩子穿着藏袍,眼睛裡充滿了渴望,我看了看他手中的東西,有藏族特有的轉經筒、還有幾串項鍊、幾個手鐲,男孩的手背也被曬得很黑,我看着他手中這些廉價粗糙的物品,卻不忍拒絕他眼睛裡巴望的神情。我想起了我的孩子,以及無數像這個年齡還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孩子,以及他們的肯德基、高昂的玩具,公園裡那些花樣百出的娛樂,這些屬於城市孩子的一切,這個孩子應該沒有吧?他有的是與他小小年紀不相符的老成,他的家在哪?離這裡有多遠,這裡一片荒涼,連飛鳥也不屑從這裡飛過。

「阿姨,讓我開個張吧」孩子執拗地重複了一遍,「你住在哪裡?」我俯下身,問這個孩子,他用手指了指遠處山腳下,樹木掩映下有一座小小的房屋,「那裡是我家」孩子很高興能給我介紹自己的家,「放暑假了,我沒有事就來賣這些東西」,我掏出十塊錢,買了一個轉經筒,轉身上了車,「阿姨,找錢」,他追過來,手裡拿着5元錢,我沒有收那5元錢,孩子一個勁地謝謝。我在那一瞬感到了羞愧,我用5元錢就獲得了一個孩子如此的感謝,其實我知道,這種有限的幫助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無濟於事,他的生活並不會因為這一點幫助而有所改變,可是從孩子臉上的笑容里,我知道,他愛他的家,愛這裡的一切,這是生他、養他的土地,他屬於這塊土地,即使這塊土地在別人眼中是如此貧瘠和荒涼。

車子啟動了,孩子在車窗外向我揮手,再見了,岷江源,再見了弓槓嶺,但願下一次來這裡,你們都還如今日一樣在高原的寒風中迎接我們。

這是公元2019年8月2日,一個寂寞淒清的上午,一個叫做弓槓嶺的地方。

[1]

作者簡介

易水寒,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