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年說「禮」(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年說「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過年說「禮」》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年說「禮」

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的時候「上慈下孝,親友往來」,難免要有饋贈。饋贈有老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和年輕人給老人送的吃喝穿禮物等,這就是「禮」;大年三十下午傍黑天的時候要請家堂,晚上要供家堂,初一下午要送家堂,這也是「禮」;過了大年初一從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了,人家的年輕人上咱家來看望咱家的老人,咱家的年輕人也得上人家去看望人家的老人。這也是「禮」。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這個禮就是正常的禮尚往來。其實,「禮」可不僅僅是上面說的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無處不存在着「禮」!有「禮」就有「仁」!「仁」和「禮」是一對孿生姐妹!

敬愛的讀者都知道「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這是宋朝宰相趙普說的。後來又有人說「一句話就能治天下」,那麼這是一句什麼話呢?於是我從論語中找到了這麼幾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正人先正己)」這些話都是說一個人要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根據這個意思,再壓縮一下文字,那就是一個字就能治天下了,這個字就是「仁」!

「仁」是「禮」的核心,「禮」是「仁」的載體,「仁」就包含在「禮」中。一個不遵「禮」的人,當然也不會守「仁」

那什麼是仁?「仁」的內容非常廣泛,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而完整的定義,概括的說,「仁」就是同情、憐憫、慈善、友愛、忠誠等等一切為人處世的美德!

那什麼是禮?「禮」比「仁」的內容更廣泛更豐富,也不好用一句話就能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概括的說就是「禮」包括接人待物的一切最佳方式!

禮又分禮儀和禮節。禮儀是形式,禮節是內容。

禮儀一般指慶典上的遵循的程序;禮節一般指在慶典上遵照程序應做的事情

譬如說,娶媳婦,男方要舉辦結婚典禮,這就是禮儀;花轎抬到婆家門,新郎官要親自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蒙頭紅子,這表示稱心如意,這就是禮節。過上三天新娘子要回門。女方娘家人要舉辦一個宴席,邀請家族或是街坊鄰居中最體面的長輩陪客,準備好好接待,這就是禮儀。當然男方也要找上兩個體面的兄長陪着新郎官一塊去,恐怕新郎官因為年輕不懂事失禮。在宴席上,新郎官要坐首座,無論陪客輩分多大,這第一次的首座也要讓給新郎官。還要在新郎官面前的酒桌上放上兩雙筷子、兩個酒盅。這其中的一雙筷子一個酒盅要由新郎官默默裝在口袋裡帶回家去。這個禮節筷子寓意「成雙成對,不離不棄,形影不離」;酒盅寓意夫妻兩個「忠於愛情,情深意篤。」這就是禮節。

這些禮儀禮節如果哪一環錯了,就會給雙方造成誤會,產生矛盾。甚至導致離婚、打架、鬧出人命。老家一山之隔的兩個山莊,新娘回門,就因為宴席上招待不周,一句話不和,新郎官惱羞成怒打死了新娘娘家人,因小失大,釀成慘禍。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遵「禮」!

那麼「禮」這麼重要,是誰制定的呢?禮是周朝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制定的。那麼周朝有什麼歷史淵源呢?

殷朝時代,陝西邠州(今為彬縣)有一個小國,常受異族狄人侵犯,國君古公亶便帶着臣民離開邠州遷居陝西鳳翔岐山之下,定居下來,改國號為周(古公亶姓姬)。古公生有3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泰伯是法定君位繼承人,但他看出父親古公有意傳位於三弟季歷的兒子昌。古公認為昌能興國,但也沒明說。等到古公生病時,泰伯就託詞出去給父親採藥離開國家,以順承父親的心愿。仲雍也有此意,他也奏明父親和哥哥一塊去了江南。他們在江南遵從當地風俗,斷髮紋身,很快適應生活。古公病薨,季歷找他們回來發喪,商議君位,他們說已經斷髮紋身,不能再臨朝執政,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位於昌。昌又把君位傳給的兒子發,也就是周武王。周武王起兵推翻了殷紂王的暴力統治,統一天下,建立周朝。周武王追封古公為太王,封父親昌為文王。周公旦不忘姬家在邠州所受的外祖的欺凌,深知周家天下來之不易,又深受祖輩「棄天下為弊履,薄帝王將相而不為」的教育。決心全心全意輔佐哥哥周武王治理天下,所以制定了周「禮」。

他制定「禮」有什麼意義呢?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原來有四大文明國,分別是古巴倫比,古印度,古埃及,中國。前三個國家都先後滅亡了,現在就剩下中國這一個文明古國。分析古巴倫比,古印度,古埃及滅亡原因,就是一個國家除了要有抵禦外國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外,還要有一個源遠流長的強大的主流文化做精神支柱。中國就是因為有周朝「禮」文化,才長盛不衰。幾千年來周朝的文化遍及祖國大地,深入人的骨髓。孔老夫子心中的偶像就是周公,他一生推崇的就是周朝文化,最著名言論就是「克己復禮」。這個「禮」就是周公制定的全國上下都遵守的「禮」制。後來周朝雖然被強秦替代了,但是周朝的「禮」文化卻流傳下來,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看我國各個王朝的延續年限:堯舜禹在位153年;朝470年;商朝300年;殷朝254年;周朝797年;秦朝15年;漢朝409;唐朝289年;宋朝319年;元朝97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從各朝各代的統治年限不難看出,周朝是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為什麼周朝統治時間最長?就是因為周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嚴格遵守周「禮」。秦朝是一個最不守「禮」的王朝,因此它的年限也就最短。

實際上周「禮」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旮旮旯旯。婚喪嫁娶,衣食住行都用的是周「禮」。我應邀參加過「曲阜孔子文化研究學會主辦的集體婚禮」。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對未婚青年在曲阜舉辦集體婚禮。那婚禮辦得真是隆重、祥和、嚴肅、認真。把白頭偕老、從一而終,孝敬父母、相夫教子、團結妯娌、尊老愛幼等一切一切的傳統文化美德都滲透在婚禮的各個環節中,各位新人全都心領神會。一天的婚禮下來,新人就被「禮」融化了。

這就是「禮」的巨大作用。雖然隨着時代的變化,禮也隨着時代有所刪減或添加,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都離不開原來周「禮」的基礎!也就是說「萬變不離其宗」!

再舉個例子說,上面說了「仁」是「禮」的核心。謙讓也屬於仁的一部分。如果人都像泰伯、仲雍一樣「棄天下為弊履,薄帝王將相而不為」,個別因為財產的繼承而將親人告上法庭的親兄弟姐妹和親父子爺們還打官司嗎?還鬧亂子嗎?還能演出「眾叛親離、骨肉相殘」的悲劇嗎?唉,現在的人都生活在蜜罐了,沒有受過背井離鄉、饑寒交迫的苦啊!

周「禮」不僅使周朝壽命最長,還使我們的祖國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禮」多麼重要啊!「禮」就蘊含在優秀傳統文化中;「禮」就生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無時不「禮」,無處不「禮」!「禮」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敬愛的讀者,快過年了,願大家尚「禮」,遵「禮」,過一個快樂的新春「禮」節![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