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江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迎江區(公園剪影)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迎江區安慶市轄區[1],是安慶中心城區、濱江城區、商貿城區以及人文歷史豐富的老城區。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市區東部,東經117.02度、北緯30.30度。東南臨長江,北接破罡湖,西抵龍山路,總面積207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13年)。全區轄6個街道、1個鎮、3個鄉:宜城路街道、新河路街道、華中路街道、人民路街道、孝肅路街道、建設路街道、老峰鎮(委託市開發區代管)、龍獅橋鄉、長風鄉、新洲鄉。區政府駐龍獅橋鄉華中路469號。

區內呈東南低、西北高的丘陵地形,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京滬商業大樓、百貨大樓、安慶商場、人民商場、安開百貨大樓、清節堂市場等組成繁華商業區。安慶汽車站、安慶港客運碼頭均在境內。名勝古蹟、紀念地有迎江寺、振風塔、蓮湖公園、伊斯蘭教清真寺、徐錫麟紀念台、黃鎮生平事跡陳列館、陳獨秀故居、趙朴初故居、太平天國英王府、倒扒獅、百花亭、紫雲閣等。

歷史沿革

漢置樅陽縣。因古樅陽鎮為名。1949年由桐城縣析置桐廬縣,1951年更名湖東縣,1955年更名樅陽縣。

1996年,樅陽縣面積1808平方千米,人口約93.6萬人。轄13個鎮、15個鄉:樅陽鎮、義津鎮、湯溝鎮、麒麟鎮、項鋪鎮、浮山鎮、橫埠鎮、周潭鎮、錢橋鎮、老洲鎮、石磯鎮、了冂[ǒu]山鎮、官橋鄉、雨壇鄉、會宮鄉、金社鄉、白湖鄉、錢鋪鄉、後方鄉、白梅鄉、儀山鄉、鳳儀鄉、鐵銅鄉、楊灣鄉、長沙鄉、老灣鄉、陳瑤湖鄉。縣政府駐樅陽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樅陽縣常住總人口757951人,其中:樅陽鎮49657人,石磯鎮24691人,了冂山鎮35551人,湯溝鎮45178人,老洲鎮30767人,陳瑤湖鎮38006人,周潭鎮34203人,橫埠鎮32685人,項鋪鎮26174人,錢橋鎮47632人,麒麟鎮38492人,義津鎮30550人,浮山鎮19041人,官埠橋鎮30574人,鐵銅鄉8431人,鳳儀鄉6204人,長沙鄉4907人,儀山鄉21203人,老灣鄉21806人,錢鋪鄉23364人,後方鄉29678人,金社鄉38311人,白梅鄉15934人,白湖鄉33078人,楊灣鄉10623人,會宮鄉36223人,雨壇鄉24988人。(14個鎮、13個鄉)

2005年,全縣鄉鎮由原來的27個調整為22個(其中鄉9個,鎮13個):將原石磯鎮整建制併入樅陽鎮,原儀山鄉整建制併入湯溝鎮,原老灣鄉整建制併入老洲鎮,原後方鄉整建制併入橫埠鎮,原楊灣鄉整建制併入義津鎮。調整後,樅陽縣轄13個鎮、9個鄉。鄉鎮平均面積由67平方千米擴大到82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35427人增加到43479人,中心集鎮平均人口達8.6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樅陽縣常住總人口838712人,其中:樅陽鎮96932人,了冂山鎮41402人,湯溝鎮75865人,老洲鎮62028人,陳瑤湖鎮42464人,周潭鎮38522人,橫埠鎮66635人,項鋪鎮26304人,錢橋鎮48752人,麒麟鎮38828人,義津鎮43412人,浮山鎮24210人,官埠橋鎮30515人,鐵銅鄉9323人,鳳儀鄉6390人,長沙鄉5180人,錢鋪鄉23572人,金社鄉35460人,白梅鄉18823人,白湖鄉32523人,會宮鄉39741人,雨壇鄉25950人,樅陽經濟開發區5881人。

2010年,撤銷會宮鄉,設立會宮鎮。調整後,全縣轄14個鎮、8個鄉。

2015年10月13日,國務院(國函[2015]181號)批覆同意:將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視頻

迎江區 相關視頻

迎江區招商紀錄片《腳步》
迎江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