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香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迎香穴 Yíng xiāng(LI20),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手、足陽明之會。別名:沖陽穴。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中醫認為刺激迎香穴有預防治療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出血、牙痛等作用。


穴位含義

接收陽明胃經的五穀濁氣並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
1.「迎香穴」,「迎」,迎受;「香」,脾胃五穀之氣。此處穴位接受來自胃經的氣血,大腸經和胃經都屬於陽明經,故名「迎香穴」。
2.「沖陽穴」。沖,直上也。陽,陽氣也。沖陽穴名意指大腸經陽氣由本穴上沖並交於陽明胃經。本穴為大腸經諸穴的最高穴位,大腸經循經上行的陽氣皆聚集於此,而本穴又與陽明胃經的氣血物質所處層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陽氣向上直衝交於陽明胃經,故名「沖陽穴」。
3.手足陽明之會。理同迎香、沖陽之名解。


概況

【取穴】 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在鼻翼兩旁,有一個凹陷點,按壓的時候有一些酸脹的感覺。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大腸經上行的陽氣在此交於胃經,而胃經的下行濁氣則在此交於大腸經
【功能作用】交換大腸經與胃經的天部之氣[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通利鼻竅、疏風解表、祛風通絡、宣通鼻竅、通便止痛
【主治病症】主治鼻塞不通,口眼 斜,鼻衄,鼻淵,鼻息肉,嗅覺減退,喘息不利,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鼻息肉,膽道蛔蟲症,便秘等。
【配伍應用】
迎香穴配合谷穴治面癢浮腫。
迎香穴配上星穴、印堂穴、合谷穴治鼻炎。
迎香穴配風池穴、外關穴治外感鼻塞流涕。
迎香穴配水溝穴、合谷穴,治鼻塞不聞香臭。
迎香穴配水溝穴、膽囊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四白穴,治膽道蛔蟲病。
迎香穴配頭臨泣穴、太沖穴、合谷穴,治目赤腫痛。
迎香穴配合谷穴、上星穴、印堂穴,治鼻塞、鼻衄。
迎香穴配印堂穴、合谷穴,有宣肺氣,通鼻竅作用,主治急慢性鼻炎。
迎香穴配四白穴、地倉穴、陽白穴,有祛風活血通絡作用,主治面神經癱瘓,面肌痙攣。
迎香穴配陽陵泉穴、丘墟穴,有驅蛔鎮痛作用,主治膽道蛔蟲症。


日常保健

1.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迎香,每次1-3分鐘,能使鼻子保持舒暢,對肺部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預防肺病。
2.按摩迎香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經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外邪不容易侵入體內,對抗病菌侵入,以達到預防和消除感冒


穴位療法

【針刺】 1.直刺0.1~0.2寸,局部脹痛。
2.沿鼻唇溝向內上平刺0.5~1寸,透鼻通穴。
3.治膽道蛔蟲病時應向外上平刺1~1.5寸,透四白穴。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鼻部,有時有眼淚流出。
【按摩】將食指指尖置於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里、向下揉搓,連做8次,多可64次,如傷風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建議多多按摩迎香穴。當您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用大拇指按揉迎香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防治鼻部疾患(經常用食指指腹點按迎香穴,每次1~3分鐘)。


視頻

神奇的穴位之迎香穴: 對鼻炎, 鼻塞, 感冒有非常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迎香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