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座書院叫嵩陽(閆楊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這座書院叫嵩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這座書院叫嵩陽》中國當代作家閆楊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這座書院叫嵩陽

這座書院叫嵩陽,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地處嵩山之陽,因有此名。

院子已有1500多年歷史了,名稱與功能多有變遷:初為寺,再而觀,後周時改作書院。從此,千年而下,這座書院為中國古代文明做出了很大貢獻:呂蒙正、范仲淹、滕子京、司馬光、范純仁、程顥、程頤、楊時、李綱、朱熹等名臣大儒曾在這裡講過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9至21卷就在這裡完成);鼎盛時期,書院擁有學田1750畝,生徒數百人,典藏2000餘冊(卷);學子屢登金榜——僅以公元1711年計,全省當時在開封選拔士子,按錄取名額,每縣平均不到1人,登封縣單單嵩陽書院一家就考中了5人!

我是教師,自然有着深深的教育情懷。對我來說,到了登封,若與這樣一座聲名遠播的院子擦肩而過,應該算是一種遺憾的。

——進來嵩陽書院之前,為了能遇上更多一些新奇,並未去做較多功課,且行且看且收穫。入院之後,發現院子系由寺觀改建而來,加上早已停止辦學的原因,與教育相關的一些細節當然也有,但好像並不怎麼凸顯(可能是我看得太匆匆),倒是其他一些方面的遺留,吸引了我的目光,帶給我一點思考

院中第一可看的是兩塊碑石:「嵩陽寺倫統碑」「大唐碑」。

倫統碑在主幹道右手邊,不知其確切高寬,但碑頂的雲龍雕飾,需仰視才見。朝南一面主鐫近百窟佛像,手掌左右大小;向北一面刻有若干隸形文字,主寫北魏禪師「生」開闢嵩陽寺、建造佛殿、塔廟的功德及雕刻造像的過程,時代久遠了,兼之光線原因,字跡已不大看得清楚了。對於大多數遊人來說,碑中文字、雕飾等所含信息,匆匆之間,其實也是看不出個所以然的,但碑體的氣勢和製作上的精良,卻是明明於前的,打眼一看,都能確定絕對是中國石刻藝術的上乘大作。

比倫統碑更高大更精美的,是「大唐碑」(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以頌碑》),碑文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煉丹治病的功德,字跡約略可辨。吸引人們目光的,除了這方碑子外在的威猛,更有其他一些原因:李林甫撰文,徐浩隸書,海內名手雕造,「黃土埋脖子」的啟示下安放了碑帽、神龍鞭擊等。

這些我也有興趣,但更令我感慨的是:小小几粒所謂「金丹」,換得皇帝一條「龍命」,帶給了孫道士和嵩陽觀一份榮光,卻導致了三個縣令和六位監工的被殺,並有很多民工慘遭鞭撻。另據資料記載,碑子原來並不在這裡,而在現址西北大約35米靠近懸崖處,後因傳說中的「神龍鞭身」而碑體傾危,為保護石碑和碑旁百姓(當年依崖處有人窯居生活)安全計,1984年,當地政府對碑體進行了整體挪移。按當時物價,此次移碑,共花費3萬餘元。試想一下,唐王朝為此碑石的選材、採運、擬文、書寫、雕刻、立放等各類事項,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那是何等的巨大?這其中還有沒有額外的超出人們想象的剋扣?

真的是民命如螻蟻,皇命如青天

玄宗是唐王朝由盛而衰轉折點上的關鍵人物,其中緣由,從這一方碑石怕也就能品出一二。

如此高規格的書院,必然會有一些楹聯值得一觀,這是我很期待的事。

嵩陽書院如我所料,院中楹聯均是古色古香,與整個院子風格統一,歷史感極強。

其中四幅給我深刻印象。

但恕我直言,四幅對聯里,有令我真心敬服的,也有感覺差強人意的——我說的是對聯本身,與擬寫人是誰無關。

大門: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chán)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見過的楹聯里,敢這樣囂張霸氣的,能這樣囂張霸氣的,僅此一家。想知道這幅對聯到底出於何人手筆,上網查找了一下,可惜沒有找到確切說法。據傳系乾隆御筆。就對聯的內在氣質來看,這個傳言倒有八分接近真相。這並不是為尊者諱,我沒這個想法。從對聯擬寫的角度,就事論事,相對客觀地看待這些字句,確有其與眾不同之處,別人也許可以吐出這樣的文辭與口氣,卻不一定能站不出這樣的視角和高度。

先聖殿:至聖無域渾天下,盛極有范垂人間。這幅對聯端雅大氣,用在書院的「先聖殿」前,是極為恰切的。不需長篇論證,世人皆知的事:孔子的教育「有教無類」,摒棄一切限制,願學者來,開中華私學之先河;「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等等言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可以用作我們每一個人的座右銘;孔子及其弟子們,給予後世的,不僅有言語上的啟迪與警示,還有其一眾人等十數年「周遊列國」的實際努力,這種切身投世的實踐精神,更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去學習。

個人認為,下面這兩幅就不怎麼出彩了——我是說,相對於「嵩陽書院」的聲名赫赫,對聯的擬寫和使用,還是應該體現較高境界的。

講堂:滿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這幅對聯沒有什麼問題,卻也找不到什麼亮點,實屬平平之作,掛在這裡,委屈嵩陽書院了。

道統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嵩陽書院直接搬用了。很明顯,道統祠門口借用此聯,是願師生們光明磊落系天下,努力成為國家棟樑。內容倒適用,但畢竟不是專為嵩陽書院擬寫的原創作品,與講堂那副一樣,有負這裡「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名號的。倒是祠里的帝堯、大禹、周公等人(他們都與登封有關)的塑像與壁畫很是精美,極富藝術創造性,多少算是彌補了一點缺憾吧。

[1]

作者簡介

閆楊虎,寧夏彭陽人,浙江德清三中(高中)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